全程導醫網 徐州傳染頻道:ICU中的青春綻放——北京地壇醫院徐州醫院三位年輕護士的成長之路。
初入ICU:從理論到實踐的艱難跨越
踏入重癥監護病房的那一刻,幾乎所有新護士都會經歷一場認知顛覆。書本知識與臨床現實的巨大落差,往往成為他們職業生涯中的第一道考驗。李文佩,一位95后護士,入職后直接進入重癥醫學科工作。回憶起初入ICU時的感受,李文佩說:“這里與學校實驗室完全不同,每一個儀器報警聲都像催命符,每一秒都關乎生死。”

高壓環境迫使李文佩迅速調整心態,將理論轉化為實踐能力。為了盡快掌握各種ICU儀器和護理技術,她每天像小尾巴一樣跟在老師后面,看操作,聽講解,不懂就問,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庫。每天下班,雖然兩腿沉沉,但她卻感覺收獲滿滿,滿腦子都是等待消化的知識,非常充實。這種如饑似渴的學習態度促使她在短時間內掌握了各類危重患者的護理要點和各種高端設備的操作技巧,在醫院護理部舉辦的護理操作比賽中屢獲佳績。
超越技術:人文關懷與護理理念的升華
同樣是95后的年輕護士周蔚逐漸認識到,卓越的護理工作不僅需要精湛的技術,更需要深厚的人文關懷。 近日,科室收治一位氣管切開的患者,住院期間,患者意識清醒,但由于氣管切開無法說話,簡單的溝通成了最大的難點,不免出現患者急急忙忙比劃半天,但醫護人員卻不能及時理解他的訴求的情況。這時,周蔚想到了最原始的手段--寫字。之后的每一天,紙上的文字成了醫患溝通的橋梁。由于患者身體原因,寫字非常困難,周蔚建議護士長準備了一些日常生活圖卡,用生動的卡通圖片展現了吃飯、吸痰、翻身、上廁所等場景,患者只需要簡單的點頭、搖頭示意,護理人員便能明白他的需求。患者住院時間長,身邊沒有家屬陪伴,只能自己孤單地熬著清醒的時間。周蔚注意到患者的心理動蕩,貼心地讓家屬為他準備了收音機。


從單純關注疾病治療到全面關懷患者身心,從機械執行醫囑到主動營造治愈環境,周蔚等年輕護士也完成了護理理念的重要升華,展現出ICU護士作為“生命守護者”的完整內涵。
性別與角色:男護士在ICU的獨特貢獻

袁將作為ICU男護士的代表,他的成長經歷既展現了男護士的獨特優勢。ICU病房常會遇到體重較重的患者,為避免壓力性損傷和墜積性肺炎的發生,要經常為其翻身扣背,往往一個簡單的翻身就要兩三個護士同時配合用力才能完。而此刻,大家最期盼的就是袁將在班上。科室重癥病人的翻身拍背、外出檢查、長時間的心肺復蘇、纖維支氣管鏡的配合等,袁將總是沖鋒在前,而他,也憑著男性的先天優勢,迅速掌握了呼吸機、CRRT等高精尖設備的操作技巧,能夠隨時輔助危重癥患者的搶救。
從校園到臨床,從理論到實踐,這三位年輕護士的ICU初體驗雖有各自不同的挑戰,卻都經歷了相似的成長軌跡——在高壓環境下快速學習、在挫折中建立韌性、在團隊中找到歸屬。從最初的迷茫恐懼到后來的從容堅定,從單純執行醫囑到主動參與救治決策,這些年輕護士的蛻變過程不僅體現了個人職業素養的提升,更折射出當代護理事業發展的新趨勢。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