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醫院檢驗科主任陳立俠介紹,"血液粘稠"是很多人掛在嘴邊的詞兒,從字面上看,很容易聯想到血液變稠變黏了,就會流得慢,容易發生血栓,進而堵塞血管。一些科普文章也強調:老年人清晨應喝一杯水,有助于稀釋血液,預防心腦血管病。還有人說,夏天到了,血液容易變稠等等。
總之,血稠不是個好事兒,應該想辦法解決。然而這個引起很多中老年人重視的指標,在醫生看來并不那么重要。 醫生在判斷患者病情時,從來不把"血液粘稠與否"當作標準。血液粘稠是老百姓的通俗語言,醫學上血粘度是一項血流變學指標,但是這項指標有很多影響因素,意義有多大,要結合病人其它情況綜合判斷。所謂"血稠"的人有很多,但是未必就會發生血栓,因為血栓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血管本身沒什么問題,血管壁很光滑,那么血液粘度再高,也未必堵塞血管。但是如果一個人的血脂、血糖和血壓過高,就會使血管內皮損害,使血管壁的內膜粗糙,形成粥樣硬化,使血管彈性變差,這才是導致血栓形成、堵塞血管的重要因素,所以醫生更關心的是血脂、血糖和血壓三大危險因素。除此之外,吸煙、超重也是血栓性疾病的發病因素。
說到喝水"降低血液粘稠度"還要客觀的理解這一說法,老年人多喝水是有好處的,也有利于腎臟的排泄功能。但是從稀釋血液的角度,只能說有作用,不解決根本問題,不必太迷信于此。最有效的預防方法還是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等。 為了消除血液粘稠對人們心理的影響,還應該弄明白幾個常見的說法。有人說夏天血比較稠,其實正確的說法應該是血液濃縮,因為夏天出汗多,水分流失大。另外,體檢很容易出現血稠的結果,這是因為一般的體檢都要求空腹,有些人因此連水都很少喝,空腹十幾個小時的結果引起血粘度增高。
閱讀下一篇
徐州中醫院心內科張義勤談風濕性心臟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