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名醫訪談:食管癌是發生于食管粘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全世界每年約30萬人死于食管癌。我國是食管癌的高發區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約15萬人。不說不知道,原來食管癌是危害性這么大的一種疾病,我們應該好好了解下。今天有幸請徐州市中醫院胸外科專家張雷來為我們詳細講解——食管癌。
張雷主任介紹說,食管癌是常見的一種消化道惡性腫瘤。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50~70歲年齡段最多見,占各部位癌死亡的第二位。就發病率來說,男性31.66/10萬,女性 15.93/10萬;死亡率大約是16.70/10萬人口(70年代統計)。食管癌的高發區國外分布在中亞一帶, 非洲, 法國北部和中南美洲,如:伊朗黑海地區,男:165.5/10萬;女:195.3/10萬。國內在太行山區,秦嶺地區,閩鄂交界區以及湖北、山東、江蘇、陜西、內蒙、甘肅、新疆等。河南林縣居全國之最:發病率478.87/10萬,新疆:塔城、伊犁、阿勒泰等地發病率較高,塔城的托里縣最高:發病率90.75/10萬,和田于田縣發病率最低:發病率2.07/10萬。
什么原因致使人患上食管癌呢?張主任告訴我們,一般可以把致病原因歸納為六種。1).化學病因:亞硝胺類如亞硝酸鹽, 亞硝胺等;2). 生物性病因:黃曲霉菌毒素等;3).微量元素缺乏:鉬、鐵、鋅等;4).維生素類缺乏:Vit A、B2、C等;5). 飲食習慣不良:煙、酒、熱食熱飲等;6). 遺傳易感因素。
張雷主任介紹說,食管癌與飲食、霉菌、維生素缺乏等都有一定的關系,具體是什么樣的關系呢?一起看看。
飲食與食管癌的關系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食管癌高發區大都是經濟不發達地區,食管癌多發生在經濟狀況較差,較貧困的人群中,他們的飲食習慣也有一定特點,以下加以詳細敘述。
食管癌與亞硝胺的關系
亞硝胺較多存在于經亞硝酸鹽處理的肉類和魚類中,如咸肉、火腿、香腸、咸魚及熏制食品。科學實驗證實,有近30種亞硝胺化合物,口服或胃腸外給藥,能誘發動物食管癌或伴發其他器官的腫瘤。我國河南省林縣是食管癌的高發區,這一地區某些糧食中亞硝胺的含量明顯高于食管癌低發區。另外,食管癌高發區飲用水水質往往較差,雖然其中含致癌性亞硝胺甚微,但卻含有大量硝酸鹽、亞硝酸鹽和胺類化合物。這些物質不僅在體外適當條件下可轉化為亞硝胺,而且也可在人體胃腸、膀胱內轉變成亞硝胺。實驗證實,高發區居民飲用水經濃縮后有明顯的致突變作用。
食管癌與霉菌的關系
霉變的花生、糧食中往往含有黃曲霉菌,其分泌的黃曲霉素B1有較強的致癌作用。部分食管癌高發區居民喜食酸菜,而酸菜中可能存在致癌或促癌物質。許多居民吃的酸菜中有霉菌生長,如白地霉、黃曲霉,能使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再轉化成亞硝胺,亞硝胺有致癌作用,甚至與霉菌有協同效應。
食管癌與維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的關系
維生素缺乏能影響致癌物的代謝,影響腫瘤的發病率。單純維生素B2缺乏能引起人的皮膚和粘膜進行性萎縮,過度角化和增生,并能降低致癌物質的代謝,可能促使食管癌的發生。維生素C在體內或體外能阻斷硝酸鹽的亞硝基化,并能抑制亞硝胺對食管的致癌作用,主要來源于新鮮蔬菜,而食管癌高發區居民吃新鮮蔬菜很少。維生素A有維持上皮細胞正常結構和功能的作用,缺乏時可引起食管上皮增厚,角化亢進,發生慢性食管炎和上皮增生。食物中煙酸(維生素PP)缺乏的地區,糙皮病多見,食管癌發病亦多,推測是由于煙酸缺乏導致食管損傷,從而增加了食管對環境中致癌物的敏感性。
微量元素是指存在于人體內含量較少的元素,它包括銅、鐵、鋅、鉬、鎳、鈷、硒等元素。微量元素的缺乏是否一定造成食管癌的發生尚無公認,但研究發現兩者確實存在一定的關系。鋅缺乏時,可引起人皮膚及食管上皮角化不全;鉬缺乏時,糧食易被霉菌污染,另外鉬缺乏也可能使植物中硝酸鹽聚集,為合成亞硝胺提供前身物質。微量元素缺乏可能成為食管癌的發病因素之一,但這并不意味著發生癌就一定有微量元素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