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礦總院頻道:“甲狀腺結節”并不是一個最終診斷,這不僅因為它是一個描述性的名稱,不完全能反映疾病的本質;而且,某些結節本身也可隨著時間的進行而病變性質在變化。所以定期就診隨訪是十分必要的。
甲狀腺結節包括哪些類型
徐礦總醫院內分泌科蔡可英介紹,實際上“甲狀腺結節”本身包含了性質迥異的一大組甲狀腺疾病,其病變特性常不一致。可以說,“甲狀腺結節”不是一個最終診斷,這不僅因為它是一個描述性的名稱,不完全能反映疾病的本質;而且,某些結節本身也可隨著時間的進行而病變性質在變化。所以定期就診隨訪是十分必要的。
所有“甲狀腺結節”中良性病變占了絕大多數,甲狀腺癌的發生率僅占所有結節的5%以下。也有長在頸前方的脂肪瘤、淋巴結、甲狀舌骨囊腫等誤為甲狀腺結節的,需要排除。甲狀腺惡性腫瘤除了未分化癌與甲狀腺淋巴瘤發展較快外,一般發展較慢,為低度惡性。
哪些結節考慮惡變可能
蔡可英談到,一些實質性的質地較硬的“結節”,特別是直徑超過1厘米;或臨床檢查、影像學與細胞學檢查不足以證實為良性病變的任何較大的結節,特別有進展性增大的,需要考慮為惡性腫瘤可能。
臨床上常考慮下列因素與癌的可能性增加有關:
1.罹病年齡較輕;2.男性病人;3.孤立結節;4.核素掃描為“冷結節”;5.嬰幼兒期,頭頸部或上胸部有過放射史(如CT、X線檢查或放射治療);6最近結節顯著增大;7結節質地堅硬如石;8X線片見到細沙狀或點狀鈣化(提示乳頭狀癌),或片狀均質鈣化(提示髓樣癌)。
上述各點常需結合臨床加以全面分析,不能機械套用。
甲狀腺結節如何產生
不同的甲狀腺結節的成因不同,有些甲狀腺結節成因還不完全清楚。甲狀腺炎癥性疾病常與自身免疫有關,常多見于青年女性,開始時病情隱蔽,炎癥病變進展至一定程度,可以因組織增生而形成結節。
惡性腫瘤常與細胞基因異常有關,可有家族史或兒童期頭頸局部或全身受到放射性外照射的病史,也受環境因素影響,如長期進食碘含量高的食物;良性腫瘤雖也可有家族傾向,但常受環境因素重要影響,如發育期的碘攝取不足,或長期高碘的攝入,或長期進食大量白菜、卷心菜、蘿卜、木薯等富含硫氰酸鹽或氰基糖苷類的蔬菜或根莖,或服用某些黃酮類(與異黃酮不同,兩者是兩類不同的化合物)物質含量高的中草藥,或長期食用海藻(海藻富含碘和其他致甲狀腺腫物質,對甲狀腺產生雙重不利的作用)。
近年來發現水源的化學品與細菌污染也可引起結節性甲狀腺腫。食物或中草藥因素的影響,并不對每個人盡然,在很大程度上與個體的易感性(如那些有家族史的人員)關系密切,所以常人不必害怕這類蔬菜或草藥。
甲狀腺結節的康復
除非像亞急性炎癥所引起“結節”在炎癥消除后常可消失外,甲狀腺結節患者需要專科醫生長期定時隨訪,并予以妥當的處理,病員應根據醫生的指導,選擇性地進行定期的生化、免疫以及影像學的測定與檢查,必要時需進行細胞學檢查,并適當進行藥物治療。
一般甲狀腺結節病員均需限制碘的攝取(包括碘含量高的食物和藥物),以免加重甲狀腺的自身免疫或促進癌腫和甲狀腺功能的發展。有易感性體質的需調整飲食。患有自身免疫疾病的需調整生活方式,戒除不良嗜好等,抽煙者吸入的有害物質對甲狀腺細胞有不良影響。
甲狀腺結節治療原則
蔡可英說,甲狀腺結節或多結節應以保守治療為主,因現在門診多結節一般都是橋本病引起的炎性結節,術后復發率極高,術后甲亢發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治療應首選甲狀腺介入治療——甲狀腺注射療法,使甲亢癥狀及甲狀腺激素水平下降,甲狀腺腫大、甲狀腺囊腫、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瘤縮小及消失達到治療甲亢的目的,應用多年以來療效極安全,非常理想不損傷甲狀腺功能,病人無任何痛苦,治療時間短,結節一般2-4周消除,無毒副作用,治愈率極高,減少復發。
根據不同的病變性質和病因,醫生會制定內科治療或手術治療方案。
對于慢性甲狀腺炎,主要使用適量甲狀腺激素和/或其他的藥物抑制甲狀腺淋巴細胞浸潤形成結節,抑制致甲狀腺腫物質的作用,以及降低病人的自身免疫反應性,此類病人不適于手術治療。
有囊腫的結節可以在抽盡囊液后注入高純度酒精促使腺瘤萎縮,效果常使人滿意;高功能的結節可用放射性碘治療。
除此之外,綜合分析判斷有高度可能為癌腫的結節,并已經除外單純炎癥性病變,或已明確為甲狀腺癌的則需手術治療。但在放射性碘或手術治療之后,均需繼以藥物治療,為了防止復發,可以給予甲狀腺素服用。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