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4月26日是第17個“全國瘧疾日”,宣傳主題是“防止瘧疾再傳播,持續鞏固消除成果”。為普及健康知識,提升家庭健康素養水平,北京地壇醫院徐州醫院(徐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先后在院內、外通過發放健教資料、現場科普等形式開展“全國瘧疾日”主題宣傳活動。



瘧疾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俗稱“打擺子”,至今仍然是全球公共衛生的重大挑戰,特別是在非洲。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為瘧疾的防控做出了巨大貢獻,并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雖然我國已經消除瘧疾的本地傳播威脅,但隨著全國各地赴非洲旅游、務工人數的增加,我國每年仍有大量的輸入性病例,危重、死亡病例也時有發生,全國各地再傳播風險持續存在。因此,了解瘧疾、防控瘧疾再傳播尤為重要。
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瘧原蟲通過不同種類的被感染蚊蟲叮咬傳播給人類。早期癥狀可能類似感冒樣癥狀,如乏力、倦怠、頭疼等非特異樣癥狀,容易被誤診。根據發作周期可分為間日癥、惡性癥和三日瘧三種。其最典型的癥狀是“發冷”,且發抖得很厲害,醫學上叫做“寒戰”,大約持續幾分鐘左右開始發高燒,熱度可以高達40℃,3-4小時以后就出大汗,體溫逐漸下降到正常。除此以外,一些重癥瘧疾病人,可見昏迷、譫語、脖硬、危及生命,我們稱為“腦型瘧”,是較重的一種類型;另外,一些病人還可能出現以下并發癥:
1.黑尿熱:是惡性瘧最嚴重的并發癥,表現為小便顏色發黑,病死率高。
2.流產、早產或死胎:這是針對特定人群的不良影響,因胎盤也可成為瘧原蟲的滋生繁殖場所,所以多次瘧疾發作可導致流產、早產或死胎。
3.肝臟損害:可伴有黃疸和肝功能不全,尤其是惡性瘧。慢性瘧多次發作可導致肝硬化。
4.肺部病變:部分瘧疾患者可出現呼吸道癥狀,如咳嗽、咳痰、胸悶、氣短甚至胸痛等,大多在抗瘧治療后 3-7日內消退。
5.腎損害:重癥惡性瘧、間日瘧會出現腎損傷,主要表現為血尿、腰部腫塊、疼痛、腹肌緊張等,抗瘧治療后可恢復。有的病人可出現腎病綜合征,表現為水腫等,重者可導致腎功能衰竭。
如何預防瘧疾發生?
主要有以下幾個措施:
1.瘧疾是通過蚊子傳播,防蚊蟲叮咬最重要,改變露宿習慣。
2.做好個人防護,可穿適當的衣物,如長袖、長褲。特別是在戶外,暴露皮膚可涂抹驅蚊藥水。
3.做好家庭防護。可使用蚊帳、沙門、紗窗,睡覺前在室內噴灑滅蚊藥。
4.保持周圍環境衛生,定期清除垃圾雜草,填平污水坑及清理盛水容器。
5.出國前應了解目的地的瘧疾流行狀況,特別是到非洲、中南美洲、東南亞國家返回后,一旦出現發冷、發熱、出汗、乏力等癥狀,應當盡快到當地專科醫院就醫,并應主動告知旅行史,確保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專家介紹
張鳳池
中共黨員,主任醫師,感染科主任,畢業于揚州大學醫學院 。
徐州醫科大學兼職副教授
中華醫學會熱帶病與寄生蟲學分會艾滋病學組委員
中國性病艾滋病協會結核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江蘇預防醫學會艾滋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兼機會感染控制學組副組長
江蘇省醫師協會熱帶病與寄生蟲病分會委員
江蘇醫學會感染病分會新發傳染病學組委員
江蘇省醫學會艾滋病學組委員
江蘇預防醫學會寄生蟲分會常委
江蘇醫院管理學會傳染醫院分會艾滋病學組委員
江蘇省研究型醫院學會神經感染與免疫分會委員
江蘇省婦幼健康研究會妊娠感染性疾病防治專業委員會委員
江蘇省瘧疾治療專家組專家
徐州市艾滋病治療專家組專家
徐州市醫學會醫療鑒定專家組專家
從事感染性疾病醫療教學科研及防治工作20余年,主要致力于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診療,對各類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擅長艾滋病的抗病毒及各種機會感染、并發癥的診療及暴露后阻斷,對急性重癥傳染病如暴發型流腦、重癥乙腦、重癥麻疹、流腮、出血熱等疾病的救治及不明原因發熱、梅毒的治療及母嬰阻斷等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參與國家十三五重大專項研究,主持、參與多項市科研課題。曾榮獲衛生部結核病防治先進個人、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徐州“百年百醫”代表、“2022健康使者”等多種榮譽稱號。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