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傳染頻道:許多追求減肥的人,常采取一種飲食策略:摒棄米面和肉類,轉而只食用蔬菜和水果,有時甚至僅限于生食蔬菜,這種做法戲謔地被稱為“吃草”。雖然大家普遍了解多數水果性質寒涼,不宜經常生食,但關于蔬菜是否適宜生食,以及是否可以僅以蔬菜為食的問題,仍存在疑問。

自古以來,“五谷雜糧”便是人們飲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也提倡以“谷類為主”的膳食模式。早在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就提出了“五谷為養、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的膳食配制原則。歸納出各類食材的養益功能以及飲食順序,即以“五養”為主,“五助”、“五益”、“五充”為輔。“五谷”是植物的種子,物之精華也,是最基礎食材,是推動人體健康的生命源泉,多食養生;“五果”是果實,輔助食材,可促進消化,但多食易生濕;“五畜”是肉食,增益食材,可補益精血,但多食滋膩伐胃;“五菜”是蔬菜,補充食材,可疏通氣血,但多食清利。
再說說“吃草”食法。所謂“五菜為充”,實際上在過去,蔬菜一般是在饑荒的時候充饑的“代餐”,它們并不能完全替代主食。蔬菜之所以成為餐桌上的常客,是因為它們具有促進消化的作用,有助于消化米面、肉食和油膩食物。因此,我們的飲食結構看似簡單,實則是經過長期篩選留下的“黃金三角”——米面、魚肉、青菜。
從中醫角度來說,長期“吃草”并不可取。首先,蔬菜大多性質偏寒,特別是對于那些胃寒或脾胃功能不佳的人來說,生食蔬菜可能會導致消化不良。其次,蔬菜富含纖維,需要較強的胃酸來消化,而胃寒的人往往胃酸分泌不足。對于脾胃虛寒的人,若為了減肥而長期“吃草”,無異于雪上加霜。當然,對于那些經常攝入大量肉類、脾胃健康的人來說,適量增加蔬菜攝入是有益的,偶爾以蔬菜為主食,可以幫助清理體內過剩的營養物質、積食和積熱。
至于水果,由于它們大多含有較高的糖分,容易被消化吸收,過量食用可能導致血糖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因此,水果食用切不可過量,尤其是肥胖患者,應選擇含糖量較低的水果,如櫻桃、李子、柚子、蘋果等,或者用蘿卜、番茄、黃瓜等蔬菜來替代水果。
所以,國家衛生健康委在《中國公民健康素養(2024年版)》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25、26、27、28條中提出:體重關聯多種疾病,要吃動平衡,保持健康體重,避免超重與肥胖。膳食應以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注意葷素、粗細搭配,不偏食,不挑食。膳食要清淡,要少鹽、少油、少糖,食用合格碘鹽。提倡每天食用奶類、大豆類及其制品,適量食用堅果。
最后,再次強調,脾胃是后天之本,是全身氣血的來源,一旦受損,各種疾病便可能接踵而至。 因此,對于脾胃功能不佳的人士而言,若想減肥,首要任務是恢復正常的飲食習慣,改善脾胃功能。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