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就醫故事:大多數腫瘤患者在手術前后均需進行放化療,但放化療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應讓腫瘤患者如臨大敵、望而卻步,進而半途而廢。前不久,50多歲的陳先生不幸被查出患有肺癌,屬于中期。因為不具備手術的條件,只能采取化療治療。接受2次化療后,他的反應就非常強烈了,惡心、嘔吐、神萎乏力、食欲差等也都伴隨而來。
陳先生感覺非常痛苦,他說:“強烈的惡心和嘔吐,以及口腔黏膜的炎癥真的讓我不想完成化療,你是根本無法體驗這種痛。”陳先生的一個病友知道后告訴他,市中醫院腫瘤內科可以嘗試中藥調理,一個星期就能減輕惡心嘔吐的癥狀,而且還想吃飯了。于是陳先生慕名來到中醫院腫瘤內科找到了賀簫主任。
賀主任給他仔細號脈、查看舌苔并了解了相關病情,經過辨證施治,然后對癥下藥。陳先生服用了一周的中藥后果然反應大為減輕,而且吃飯香了。此后賀主任還用中藥幫他調理免疫力,使得陳先生順利地完成了余下的幾次化療。
市中醫院腫瘤內科的賀蕭主任介紹,目前腫瘤的放化療治療均有毒副作用,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尤為明顯,化療患者中約60%出現惡心嘔吐癥狀,嚴重嘔吐可致脫水、電解質失調、衰弱及體重減輕,大大降低了腫瘤患者的治療作用及生存質量,很可能使患者拒絕接受有效治療,影響正常化療周期順利完成。
賀主任說,中醫認為化療引起惡心嘔吐的關鍵病理在于化學藥物損傷脾胃,中焦失和,氣機升降失調。中醫治療以健脾和胃、通調氣機、降逆止嘔為大法。化療過程中采取中醫藥參與,可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改善患者胃腸功能,降低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有效預防和緩解消化道癥狀,從而提高化療期間患者生活質量,增加患者對化療的耐受性。
中醫藥治療放化療毒副反應
放化療是治療各種腫瘤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抗腫瘤藥的選擇性較小,大多數細胞毒性藥物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損傷正常組織細胞,特別是快速增殖組織(骨髓、腸黏膜、毛囊、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等),即腫瘤放化療的毒副反應。而中醫藥的扶正固本,健脾養陰,清熱解毒等方法能減輕或消除放化療的毒副反應。
治療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化療最常見的并發癥,表現為外周血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及血小板計數減少及血紅蛋白降低。常用中藥有黃芪、黨參、當歸、熟地、阿膠、女貞子、骨碎補、山藥、黃精、白芍、白術、陳皮、甘草各、雞血藤、仙鶴草、白扁豆、桂圓肉、花生衣等,具有補腎,益氣健脾,養血,調和臟腑之功,尤其是神疲倦怠、頭昏目眩等癥狀明顯好轉。
減輕消化道反應
常見的消化道反應有惡心、嘔吐、腹瀉、腹痛、便血及消化道潰瘍。研究表明香砂養胃丸對化療引起的化學性胃炎及上消化道癥狀有抑制作用。香砂養胃丸主要由白術、陳皮、茯苓、半夏、香附、枳實、豆蔻、厚樸、甘草、藿香、木香、砂仁等中藥組成,有溫中和胃、健脾消食、行氣止痛的功效。
治療靜脈炎
抗癌藥物對局部血管及臨近組織的刺激性較強,在靜脈給藥時常常導致靜脈炎。常用中藥有紅花20g、大黃20 g、蒲公英15 g加水到500mL,煎后棄渣留液,用無菌紗布濕敷。
防治脫發
脫發是化療常見的毒性反應。常用中藥有黑芝麻、桑葉、防風、升麻、何首烏,其中選用涼血祛風藥治其標,補腎養血藥治其本之法,增加化療的耐受性,不增加毒副作用。
治療口腔潰瘍
在使用化療藥物,特別是氨甲喋呤,幾乎不可避免的會損傷口腔黏膜上皮細胞,導致潰瘍發生,繼發細菌感染。中藥外用藥硼砂、冰片、青黛是外用消炎和治療潰瘍的良藥,內服藥野菊花、梔子、連翹等為清熱解毒藥物,可清除胃熱,且具有廣譜抗菌作用,生地、玄參等滋陰涼血散結,山豆根、胖大海為治療口腔、咽喉疾病的名藥。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