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綜合消息:無創呼吸機是一種能代替、控制或改善人的呼吸,增加肺通氣量,緩解呼吸肌疲勞,改善呼吸功能,減輕心臟負荷,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增加全身組織器官供氧量的小機器。但一提起“呼吸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醫院在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時,進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將呼吸機連接到患者身體的情形。
的確,有創呼吸機在搶救患者的同時也給患者帶來創傷和痛苦,但是,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一種無需插管的無創呼吸機應運而生,且功能不斷完善,使其更適合病人使用, 治療效果更理想。
徐醫附院呼吸科專家邵華軍主任2001年前往上海進修呼吸ICU,2002年回徐后在我市率先引進了數臺無創呼吸機,經反復研究后,證實其對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中有著舉足輕重的治療作用。2006年,無創呼吸機獲得了“徐州市醫學新技術引進獎”,并在我市正式投入使用。據了解,病人在住院期間如使用無創呼吸機,大約可節省費用3000元至5000元,平均住院天數可由原來的半個月至一個月,減少到5至7天。
無創呼吸機 挽回瀕死患者的生命
日前記者在該院采訪時,恰逢呼吸科專家邵主任回訪兩位使用無創呼吸機治病的患者,記者隨機進行了了解。
70多歲的戴老先生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高血壓、心臟病、淤血性肝硬化等多種病癥。因病史較長,老人的心臟已是正常人的2倍大小,一點小小的感染就會令老人嚴重憋喘,一年要住幾次院。
2009年10月,老人因感冒引發了心臟、呼吸均嚴重衰竭,生命垂危。一直在北京進行治療,但效果甚微,家人擔心老人客死異鄉,落葉無法歸根。于2009年12月將老人轉回家鄉徐州治療,很多治療手段都用了,大把大把的藥也吃了,老人仍命在旦夕,家人將老人接回家中,并開始著手準備老人的后事。但老人的女兒依然不死心,她到處打聽治療方法,最后經人介紹慕名找到了徐醫附院呼吸科專家邵華軍主任。
邵主任仔細了解了老人的病情后,立即帶著無創呼吸機親自前往老人家中為其治療。到老人家中時,老人因心力衰竭和多日沒有吃飯,既不能坐也不能躺,已接近昏迷,老人的女兒就抱著老父親,讓他半倚在身上。邵主任為老人戴上無創呼吸機,卻遭到其家人的質疑,她們認為這臺造型簡單的呼吸機根本無法搶救老父親,可半小時后,老人居然蘇醒,并且能主動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