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感冒是小兒常見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春季應暖而反寒,夏季應熱而反冷,秋季應涼而反熱,冬季應寒而反溫,或陰雨驟冷,久晴暴熱,衣被增減不及時,洗澡受涼,坐臥當風,相互傳染等皆可致小兒感冒。最近幾天,因天氣多變,小兒感冒又扎堆,這也急壞了不少家長。
孩子感冒了,怎么辦?年輕的父母們,是不是感到束手無策呢?先不要著急,徐州市中醫院名中醫、兒科主任中醫師王俊俠詳細介紹了小兒感冒的治療及預防。
最近氣溫多變,感冒咳嗽的患兒明顯增多,在各大醫院的兒科門診都能見到不少因反復呼吸道感染導致發燒的孩子。1歲多的男孩毛毛感冒已有3天。“老是反復感冒、咳嗽,每次去醫院都是輸液,我覺得抗生素用多了對孩子不好,所以帶來看看中醫!”毛毛的媽媽王女士說,醫生建議天冷小孩最好不要出門,但小孩得上幼兒園,一去幼兒園又咳嗽了,孩子病了,一家人都不得安寧。
2歲多的女孩夢夢不久前出現發燒,退燒之后出現打噴嚏、流鼻涕的癥狀,之后又開始咳嗽,之后病情又有反復,停藥還會出現低燒、拉肚子的癥狀。王俊俠接診后發現,夢夢病情反復與較長時期使用抗生素導致的菌群紊亂有一定關系,中醫認為氣陰不足、余邪留戀,宜采用扶正祛邪的方法。經過幾服湯劑服用,夢夢的癥狀明顯好轉。
小兒感冒的病因病機
感冒俗稱“傷風”,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種常見的外感疾病,臨床以發熱、鼻塞流涕、噴嚏、咳嗽為主要表現。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以氣候驟變及冬春時節多見。而且任何年齡都可發病,尤以嬰兒最為常見,發病率占兒科疾病首位。因小兒肺臟嬌嫩,脾常不足,感邪之后,易出現夾痰、夾滯、夾驚的兼證,且常誘發哮喘,也可引起心肌炎、急性腎炎等疾病。
感冒分為四時感冒和時行感冒。四時感冒是由于感受四時六淫之氣所致,臨床癥狀較輕,一般無傳染性;時行感冒是由感受時行防疫邪毒而發,臨床癥狀較重,且具有傳染性。西醫稱此病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認為大多數是由病毒所致。
那么小兒為何會感冒呢?中醫認為,小兒感冒發生的原因是以感受風邪為主,常兼雜寒、熱、暑、濕、燥等,亦有感受時邪疫毒所致者。在氣候變化,冷熱失常,沐浴著涼,調護不當時容易發生。當小兒正氣不足、機體抵抗力低下時,外邪乘虛侵襲機體,發生感冒。
感冒的病變部位主要在肺,可累及肝脾。病機關鍵為衛表失和,肺氣失宣。肺主皮毛,司腠理開闔,開竅于鼻,外邪自口鼻或皮毛而入,客于肺衛,致衛表失和,衛陽被遏,肺氣失宣,因而出現發熱、惡風寒、鼻塞流涕、噴嚏、咳嗽等癥。
怎樣辨別是何種感冒
感冒的辯證重在辨風寒、風熱、暑濕,及有無兼證。根據發病季節及流行特點,冬春二季多為風寒、風熱感冒;夏季多為暑邪感冒;冬末春初,發病呈流行性者多為時邪感冒。
辨風寒、風熱:根據發熱、惡寒的輕重,鼻涕的清濁,咽喉唇舌的紅赤程度來辨別。凡惡寒重,無汗,鼻流清涕,咽不紅,舌淡,苔薄白為風寒之證;若發熱惡風,有汗,鼻流濁涕,咽紅,舌紅苔薄黃為風熱之證。當風寒、風熱不易辨清時,以看咽部為準。
辨暑熱、暑濕:暑邪感冒,病發夏季。暑熱偏盛者,發熱較高,無汗或汗少而黏,口渴心煩;暑濕偏盛者身熱不揚,胸悶泛惡,頭重身困,食少納呆,舌苔膩。
辨四時感冒與時行感冒:根據全身癥狀和發熱惡寒的輕重,是否呈流行性來辨別。發熱惡寒等全身癥狀較輕,多為四時感冒;發熱惡寒重,全身癥狀明顯,有流行趨勢,多為時行感冒。
辨清兼證:兼見咳嗽較重,痰多,或喉間痰鳴,此為夾痰;兼見不思飲食,惡心、嘔吐,大便不調,此為夾滯;兼見煩躁不安,驚惕哭鬧,甚或驚厥,此為夾驚。
分證論治,中醫有奇招
小兒患上感冒,是一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但停不下來的噴嚏、流不完的鼻涕、止不住的咳嗽……往往讓家長擔心,生活上也出現了諸多不便。王主任表示,從“治未病”到改善癥狀,再到縮短病程,自古以來中醫都對感冒預防和治療有著豐富的方法。如果在小兒患病早期采取積極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預防其發展和發生。
小兒因風寒感冒,常用藥是荊芥、防風、羌活、生姜、柴胡、薄荷、前胡、桔梗、甘草。如果頭痛明顯,家葛根、白芷散寒止痛;惡寒重,無汗,加生麻黃、桂枝解表散寒;咳聲重濁,加杏仁、白前宣肺止咳;惡心嘔吐,加藿香、半夏、蘇葉化濕止嘔;納呆、舌苔白膩,加陳皮、焦山楂和胃消脹。若患兒素體熱盛,復感風寒,也可見惡寒發熱、頭身疼痛、鼻流清涕,面赤唇紅、口干渴、咽紅、舌質紅、苔薄黃等外寒內熱之證,可加黃岑、連翹、板藍根等外以發散風寒,內以清熱瀉火,表里雙解。
風熱感冒的常用藥有金銀花、連翹、大青葉、薄荷、桔梗、牛蒡子、荊芥、豆豉。如果小兒高熱,加黃岑、柴胡、蟬蛻清熱;咳嗽痰多,加杏仁、桑葉、瓜蔞皮宣肺止咳祛痰;咽紅腫痛,加掛金燈、玄參清熱利咽;熱重、便秘,加生大黃通腑泄熱。
暑邪感冒的常用藥是香薷、金銀花、連翹、厚樸、扁豆花、藿香、大青葉。如果高熱頭暈、頭痛、口渴心煩、小便短黃,可以加黃連、梔子、虎杖清熱除煩;偏濕重者,癥見發熱、有汗或汗出熱不解,身重困倦,胸悶,泛惡,食欲不振,加雞蘇散(包)、佩蘭、薏苡仁祛暑利濕;嘔吐,加半夏、竹茹降逆止嘔;泄瀉,加葛根、黃岑、黃連、蒼術清腸化濕。
時邪感冒的常用藥是金銀花、連翹、荊芥、羌活、梔子、黃岑、大青葉、桔梗、牛蒡子、薄荷。如果高熱、無汗或汗出熱不解,頭痛,肌肉酸痛,以銀翹散加減為主,或加柴胡、葛根、香薷解表清熱;偏于里證,高熱,全身中毒癥狀重,以普濟消毒飲加減為主。目赤,加夏枯草、決明子、丹皮清肝火,涼血止血;腹痛,加木香、黃連、馬鞭草理氣止痛,清熱解毒;惡心、嘔吐,加竹茹、黃連降逆止嘔。
“天氣逐漸轉暖,家中一定要勤開窗通風,外出時盡量佩戴口罩,多做運動,不要頻繁增減衣服,盡快調整作息和飲食習慣,少吃油膩類的食物。家長可以多帶著孩子經常在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多曬太陽,加強鍛煉。”王主任提醒說,如果孩子口服湯藥有困難,中醫院也有中成藥或自制劑,在醫生的指導下可以辯證選用。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