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冬令進補,春天打虎”,據中醫理論,冬季是一年中進補的最佳季節,而冬令進補,又以膏方更佳。歷史悠久的膏方從漢唐發展至今,在多種亞健康人群、慢性病患者和康復患者中顯示出不一般的作用。市中醫院每年立冬時節舉辦的膏方節即將拉開帷幕,多位中醫專家均表示——冬季補膏方,養生亦治病。
冬季將至,徐州市中醫院一年一度的膏方節已在籌備。傳統醫學倡導“上工治未病”,市中醫院多位主任醫師表示,冬天是收藏的季節,此時進補,人體能夠充分吸收營養精華,貯藏于體內,有助于體質的增強,據數十年的臨床效果,膏方是治未病的有效方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健康更高的追求,膏方的防病與治病功能越來越受到關注。
適合各種年齡層,關鍵要吃對
現代研究發現,秋冬季節合理進補膏方,可起到加強人體免疫功能、增強人體抗氧化、抗自由基的作用。多年前,膏方養生只有老年人才熱衷,如今越來越多的中青年、女性甚至小兒家長也開始注重膏方保健。男士多選用抗疲勞方、抗壓力方,女士則更青睞抗衰老、調理氣血、祛斑美容養顏方。
對此,徐州市中醫院藥劑科副主任王慧表示:“膏方不同于市場上千人一方、萬人一藥的保健品,也不同于一般的中成藥。膏方注重整體,全面考慮體內氣血陰陽的變化,體現中醫辨證論治特色。膏方尤其適用于久病體虛的慢性病患者、中老年人、青年亞健康者以及特殊人群如兒童、女性、產婦等。臨床應用膏方時,需根據各人癥狀、年齡、既往病史等因素的不同,根據每個人體質特點開具相應的膏方進補,才能起到祛病除根的效果。”
如何吃對膏方?王慧認為關鍵在于選對“醫生”和“藥材”:首先,市民應當選擇有多年從業經驗、具有開具膏方基礎的中醫,只有他們才能真正做到“量體裁衣”,把握好膏方每一味藥材的分量。膏方通常做一料就是一兩個月的量,如果不能準確用藥的話,很難達到效果。
其次是要用好藥材熬制。只有地道、高質量的藥材才能最大限度發揮膏方的療效,而大醫院的藥材周轉快,藥材質量也有保障,所以大家如果要購買膏方一定要到正規大醫院購買。
此外,膏方的制作過程有浸泡、煎煮、濃縮、收膏、晾膏等復雜工序,其特殊的加工工藝在普通小藥房和市民家中是無法完成的,每一味膏方體量巨大,只有放大鍋中用氣加熱才能保證藥材不粘鍋,從而使藥材有效成分得到最大發揮,操作失之毫厘,藥效謬之千里。
王慧提醒,膏方的制作過程繁復,吃起來講究也不少,一般來說,服用膏方是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一匙。對以滋補強身為主的膏方應選擇空腹服用,針對胃腸道疾病的或脾胃功能欠佳的宜在飯后1小時左右服,針對心、肺等病的一般在飯后半小時服,養心安神的宜睡前服。
服用膏方時,有幾個“忌口”:一是不宜食蘿卜、萊菔子、綠豆及綠豆制品如粉絲等破氣耗血、寒涼解毒的食物;二是不宜飲濃茶、咖啡、可樂等,這是因為膏方中補益元氣的中藥大多具有興奮大腦皮層的作用,此時再飲用茶、咖啡、可樂等具有提神醒腦作用的飲品,往往使人興奮太過,影響大腦休息,從而產生頭暈脹痛、不能入睡的副作用。
除以上較普遍的“忌口”外,因每料膏方的具體藥物組成不同,因此尚有不同要求的“忌口”,服用時應遵醫囑執行。在服用膏方期間,如遇感冒發熱、咳嗽痰多、食欲減退、急性腹痛、大便不通、便溏腹瀉等情況,也應暫時停服膏方,等癥狀好轉后再予服用。
慢功調理亞健康,治未病首選
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多數會出現精力減退、體質下降、容易疲勞、胸悶氣短、情緒波動、煩躁易怒、食欲下降、腹脹不適、腰酸膝軟、下肢乏力、性欲減退、頭暈耳鳴、夜寐不安或稍靜即困、容易感冒等癥狀,但是到醫院去檢查時,往往什么也查不出來。
市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王智明說,亞健康狀態其實就是一種即將進入“生病”的狀態,如果在這個階段不進行干擾,就會真的生病了,痛苦也就更大了。膏方既能調理,又能進補,是“治未病”絕佳選擇,但膏方運用于亞健康人群治療時,應先辨證分析、糾正亞健康狀態,方可使人體恢復到最佳狀態。
秋季天氣剛剛轉涼,41歲的李女士時常感到渾身冰冷、手腳發涼、疲倦乏力,還出現經量減少、脫發等一系列癥狀,她害怕更年期提前,因而四處尋求抗衰美容秘方,但效果都不大,來到市中醫院后,王智明主任診斷李女士氣虛、陽氣不足,根據她的個人體質為她定制了一料膏方。據李女士后來復診時反映,早晚空腹各吃一勺,一天下來手腳沒有那么冰冷了,感覺渾身氣血都通暢起來,面色也紅潤多了。
王智明分析,按照中醫的說法,這位患者主要是因為“陽虛”而外寒,自然界的溫度降低,陽氣不足,而人體自身的陽氣也在衰減,身體便出現陽虛的表現。另外,天氣寒冷時人體血管收縮,血液回流能力減弱,使得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神經末梢循環不良而導致手腳冰涼。而且手指、腳趾、膝蓋、肩膀等都是運動較多的關節部位,脂肪少,熱量易散失,自然更容易感到冷。
王主任說,要改善手腳冰涼的情況,應該從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入手,比如食療、運動、按摩等,幫助促進血液循環從而使身體暖和起來,然而有些女性縱然采用了上述的各種方法還是怕冷,這些女性可能是內分泌有了問題。諸如甲減患者因甲狀腺激素水平低下、產熱不足,其表現就是氣虛陽氣不足。氣虛為陽虛之漸,陽虛為氣虛之甚,兩者常相互影響并存,甲減患者以氣虛質和陽虛質為主。王智明運用多年臨床經驗,參考清代宮廷后妃保養秘方,采用中醫補腎調理內分泌的方法,配成復春方系列膏方,對此類亞健康人群的癥狀有明顯改觀。
延緩腫瘤再發展,提高生存率
膏方不僅養生,更能治病。市中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劉峰林說,膏方是我國中醫藥學的寶貴遺產之一,其能夠在改善患者體質、補益虛羸、祛除疾病等方面發揮獨特功用,對于腫瘤患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隨著近年來腫瘤發病率的上升、現代醫學和傳統中醫藥學的發展及融合,越來越多的手術切除及放化療治療的腫瘤患者都在積極尋求中醫藥的治療。
劉峰林介紹,膏方適用于四類腫瘤患者:一是術后氣血虧虛的患者,這類人一般通過膏方補氣養血、健脾和胃、清理余毒;二是放化療期間出現惡心嘔吐、乏力、腹痛腹瀉、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的患者;三是老年腫瘤患者;四是腫瘤晚期患者。
“遵循中醫‘慢病緩圖’的理念,經多年的醫學實踐證明,中醫膏方可用于腫瘤治療的全程,初期以攻邪藥為主,中期以扶正祛邪藥為主,放化療期間應用中醫膏方治療能起到增效減毒作用。晚期膏方以扶正藥為主,益氣養血、健脾化濕。在市中醫院多年來接診的病例中,中西醫結合尤其是運用膏方治療腫瘤效果良好的病例不勝枚舉。”
市民吳先生因鼻涕帶血到醫院檢查為鼻咽癌。一開始接受西醫治療,實施鼻咽部放療結束后口咽干燥,口舌生瘡,疼痛難忍,四肢乏力。為了緩解疼痛癥狀和化療后遺癥,吳先生來到市中醫院就診。中醫認為吳先生陰虛火旺,氣血虧損,決定湯劑治以益氣養陰,清熱利咽,配合膏方滋陰降火,益氣養血。在服用一段時間膏方后,患者疲倦乏力明顯好轉,口干咽痛、吞咽困難癥狀明顯好轉,復查血象轉為正常,鼻咽部CT病情穩定。
“膏方主要適用于放療、化療毒副反應、如造血系統反應、機體衰弱、神經毒性等方面,在辨證基礎上,靈活運用益氣養血、健脾和胃、補益肝腎等法,常可收到較好療效。”劉峰林指出,膏方運用是一門學問,醫者必須遵循辨證論治法度,深思熟慮,整體考量,循因施藥,陰陽調和,攻補相宜,動靜配合,施之有度。惡性腫瘤不同階段的膏方治療應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結合膏方的特點,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膏方的治療優勢,為中醫治療腫瘤疾病拓展新的治療手段。
劉峰林強調,中藥治療腫瘤的特點是緩攻、補虛。膏方在調治惡性腫瘤及其并發癥中具有其優勢,但有其自身特點。中醫膏方需遵循“陰陽貴乎平,治病必求本”的理論,從整體觀念出發,“調、治”并重,鑒于腫瘤治療具有長期性、延續性的特點,應進行分階段論治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