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每年的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聯合國糖尿病日是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糖尿病聯盟(IDF)于1991年聯合發起的,旨在喚起政府、媒體及公眾對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關注。在聯合國糖尿病日當天,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在一樓大廳舉行義診活動,內分泌科專家在現場接受咨詢。那么,關于糖尿病,我們應該知道知道哪些呢?徐州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王昭玲主任為我們做了專業講解。
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居高不下 真正確診并治療的只有三分之一
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糖尿病發病率上升幅度最大的國家之一,患者數量位居全球第一,且仍有相當比例的糖尿病患者未得到確診。雖然中國糖尿病患者的發病風險因素與其他地區類似,但是妊娠合并糖尿病及青年發病的糖尿病患者日漸增加。據1980年—2013年的統計顯示,糖尿病發病率已接近11%。
發生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兩個方面:
遺傳因素:Ⅰ型或Ⅱ型糖尿病均存在明顯的遺傳異質性。糖尿病存在家族發病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臨床上至少有60種以上的遺傳綜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環境因素:進食過多,體力活動減少導致的肥胖是Ⅱ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環境因素,使具有Ⅱ型糖尿病遺傳易感性的個體容易發病。Ⅰ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統異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薩奇病毒、風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感染后導致自身免疫反應,破壞胰島β細胞。
王主任說,我國人群糖尿病發生的危險因素除了肥胖、家族史、飲食、體力活動減少等因素外,還和妊娠期糖尿病有關,特別二胎政策放開后,不少孕婦不注意控制飲食,過度進補,致使妊娠糖尿病的發病率急劇增加,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將來發生糖尿病的幾率會升高,而且母體患有妊娠糖尿病,胎兒將來患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因此糖尿病出現年輕化的趨勢,甚至有些孩子才幾歲就患上了糖尿病。
糖尿病引起的并發癥對人體危害巨大
有的人可能會認為糖尿病不痛不癢,不影響吃喝,所以不夠重視,等到病情發展引起嚴重的并發癥才追悔莫及。
糖尿病可引起多種并發癥:
糖尿病患者長期高血糖會損害血管(包括大血管及微血管)及神經(主要是感覺神經及自主神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足壞疽等慢性并發癥的發生與發展。
心腦血管并發癥是糖尿病致命性并發癥。主要表現于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廣泛小血管內皮增生及毛細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變。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病并發率和病死率為非糖尿病人的3.5倍。
糖尿病患者除動脈硬化、高血壓、視網膜病變及老年性白內障外,糖尿病視網膜病與糖尿病性白內障為糖尿病危害眼球的主要表現。輕者視力下降,重者可引起失明。
研究顯示,近半數糖尿病人都有周圍神經病變,早期的糖尿病神經病變以手指尖、腳趾尖端的麻、刺痛為表現;在外界因素損傷局部組織或局部感染時較一般人更容易發生局部組織潰瘍,這種危險最常見的部位就是足部,故稱為糖尿病足。臨床表現為下肢疼痛、潰爛,嚴重供血不足可導致肢端壞死。在這種情況下,截肢將是不可避免的。
糖尿病影響自主神經病變,糖尿病患者出現性功能減退的癥狀遠遠早于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很多男科學者認為性功能障礙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先兆。
王主任告訴記者,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糖尿病與腫瘤的發生關系密切,也就是說,患有糖尿病的人患腫瘤的幾率比正常人要高很多。同時糖尿病患者抑郁癥的患病率也較高,且兩者互為影響,Ⅱ型糖尿病合并輕度認知障礙與未來發生阿爾茲海默癥的風險相關,因糖尿病發生死亡的風險及慢性腎臟病導致的死亡率顯著增加。盡管我國糖尿病防治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在糖尿病預防和治療方面仍然面臨許多挑戰和阻礙。
糖尿病的三級預防
王昭玲主任說,糖尿病是一種以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和)其生物作用受損導致的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目前,關于糖尿病提倡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
即對高危人群進行糖尿病篩查。
建議成年人具有下列任何一個及以上的危險因素者,進行糖尿病篩查:
年齡≥40歲;有糖調節受損史;超重或肥胖;靜坐生活方式;一級親屬中有Ⅱ型糖尿病家族史;有巨大兒(出生體重≥4 kg)生產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婦女;高血壓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血脂異常或正在接受調脂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有一過性類固醇糖尿病病史者;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患者;長期接受抗精神病藥物和(或)抗抑郁藥物治療的患者。
在兒童和青少年中,超重且合并下列任何一個危險因素者應進行篩查:
親屬中有糖尿病患者;存在與胰島素抵抗相關的臨床狀態(如黑棘皮病、高血壓、血脂異常、PCOS);母親懷孕時有糖尿病史或被診斷為妊娠糖尿病。
二級預防:
強化生活方式干預預防Ⅱ型糖尿病。多項研究顯示,糖耐量減低人群接受適當的生活方式干預可延遲或預防Ⅱ型糖尿病的發生。日常應控制血糖、血壓、血脂和阿司匹林的使用,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發生。
三級預防:
延緩已發生的糖尿病并發癥的進展、降低致殘率和病死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應注意:
1、生活規律,勞逸結合,戒煙戒酒,保持正常體重,避免肥胖;
2、用藥謹慎,嚴格遵醫囑;
3、定期觀察血糖變化,并作相應并發癥的檢查;
4、適量有氧鍛煉,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
5、合理飲食,控制總熱量。
王主任說,預防糖尿病,簡單來講,就是“管住嘴、邁開腿!”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