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先是雙膝關節,接著是雙肘關節,后來是右手小關節……半年時間,疼痛的范圍一步步擴大,折磨著32歲的李女士。一直以為是受涼勞累導致的,自行買藥吃,卻無緩解。近期,她的手指上多個關節都腫得像“梭子”一樣,才想起到徐州市中心醫院診治。“患者聽從骨科醫生建議,到風濕免疫科就診,在完善風濕方面指標檢查后,確診為類風濕關節炎。”徐州市中心醫院風濕免疫科副主任醫師祖蓓蓓介紹。
什么是類風濕關節炎?
祖蓓蓓介紹,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以侵蝕性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自身免疫病,如果不經過正規治療,疾病逐漸發展,最終可能致畸致殘。這種病的病因不明,一般認為跟遺傳和環境因素有著很大的關系,年齡性別(中老年女性多發)、激素水平、種族等因素也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息息相關。

資料圖
關節疼痛往往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發病的最早癥狀,患者一般有手、足部位的小關節對稱性、持續性酸脹痛或向周圍放射,尤其是早晚更加明顯,潮濕、寒冷、外傷或急性感染還會使病情加重。此外,關節腫脹、關節出現發僵、緊縮感和晨疆、關節部位活動受限等也是類風濕關節炎的典型臨床表現。該病一般好發于小關節為主,四肢小關節最多見,一般有3個或3個以上多個關節受累,具有對稱發作特點,癥狀持續6周以上。
身體出現哪些癥狀要警惕類風濕關節炎?
醫生介紹:
1、發熱,往往是原因不明的發熱。
2、疼痛,最常見的是關節疼痛、肌肉痛、頸肩痛、腰背痛、足跟痛,有時還伴有關節的腫脹,是導致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
3、皮膚癥狀,皮疹、皮膚潰瘍等。
4、晨僵,早晨或者休息之后,關節出現發脹發僵,活動受限,影響翻身、扣衣扣、梳頭、握拳等活動,需要活動之后這種感覺才會消失。
5、雷諾氏現象,就是手指端、足趾端遇冷或情緒激動時出現變白,溫暖后發紫發紅。
“凡是出現以上癥狀,都應警惕是否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的可能,應盡早去正規醫院的風濕科就診。一般經驗豐富的醫生會首先進行體格檢查,在配合風濕方面指標檢查以及相關影像學檢查后,進行進一步診斷,可確診該病。”
治療掌握“度” 生活起居要注意哪些?
祖蓓蓓提醒,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治療要掌握“度”。
首先,做到不去尋求江湖游醫和民間偏方,不走彎路,要在正規醫院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其次,要選擇固定的醫生長期治療。這是因為風濕病治療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一般至少三個月到半年,甚至數年和終身治療,目的是控制病情進展。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一個長期且綜合規范的治療計劃,還需要進行療效觀察,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醫生建議,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生活起居也要掌握“度”,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居住環境應溫暖通風干燥,勿久居水濕潮寒的環境中,棉褥、被蓋勤洗曬,保持清潔;飲食攝入全面營養易消化,勿過飽過饑,可常食蛋類、牛奶、瘦肉、獼猴桃、草莓、橘子、海魚、堅果等;合理安排起居,勞逸結合,勿過度疲勞;重視身體鍛煉,但不要過度,如打打八段錦、太極拳等中醫養生功法以增強體質;相信醫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和治療藥物,持之以恒,遵醫囑長期、規范用藥,不擅自停藥、減量、加藥、換藥。定期隨訪復診,通過醫患共同努力,達到維持疾病緩解的治療目標。

祖蓓蓓
風濕免疫科副主任醫師
碩士研究生導師
江蘇省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濕病學分會青年委員、主持徐州市科技項目3項,榮獲徐州市科技進步獎1項、發表SCI、中華論文10余篇,2022年ACR會議Poster投稿被收錄。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