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露脆秋梨白,霜含柿子鮮”,“綠滑莎藏徑,紅連果壓枝”,在這個金秋時節,柿子、山楂以其獨特的甘甜與酸爽,成為了市場上備受歡迎的水果。無論是柿子甜蜜的口感,還是山楂開胃的酸爽,都讓人難以抗拒。然而,享受美食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警惕不當食用可能帶來的健康隱患。
腹痛腹脹,原來是它們在作怪
近日,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科收治了一位老年女性患者L大媽(化姓)。該患者因腹痛腹脹前來就診。入院后,徐州一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消化內科學科帶頭人、科主任、徐州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陳光俠教授,詳細詢問病史得知,患者最近兩周內大量食用了柿子和山楂。
“會不會是胃石造成的梗阻?”陳光俠教授心里有了初步預判,遂指示床位醫生郭雅慧完善相關輔助檢查,腹部CT示患者小腸內有團塊混雜高密度影,證實了患者腹痛腹脹的原因,是由于大量食用柿子和山楂后形成的胃石進入腸道引起的梗阻。
精心治療,順利排石免遭手術風險
陳光俠教授帶領團隊綜合評估后,決定先對患者進行保守治療。經過禁食、胃腸減壓、灌腸通便等對癥治療和精心護理,患者小腸內的結石終于順利排出,康復出院。出院時,L大媽心有余悸地表示,以后再也不敢貪食柿子和山楂了。
“鏡衛”生命,專家團隊妙手“胃內碎大石”
相比之下,隔壁病房同樣愛吃柿子的W大伯(化姓)就沒有這么幸運了,他的癥狀更嚴重。

“經胃鏡檢查發現,患者胃內多發性潰瘍,其中胃角有一大小約1.2*1.0cm的潰瘍,胃底有1枚巨大胃石,大小約6*5cm,質地堅硬,無法通過保守治療碎石、排石。”陳光俠教授介紹,“我們就采取微創技術,在鏡下為患者進行了切割碎石,效果滿意,經過治療,患者已康復出院。”
因噎廢食?專家說大可不必
據陳光俠教授介紹,每年柿子、山楂收獲的季節,也是胃石癥高發季,近期科室已接診多例類似病例。
是不是柿子、山楂最好不要吃呢?
陳光俠教授表示,作為這個季節的當季水果,柿子和山楂是可以吃的,但要注意正確的吃法。
什么是胃石癥?癥狀有哪些?如何預防?
今天就讓陳光俠教授給廣大的市民朋友科普一下。專家科普:認識胃石癥,科學預防很重要
一 什么是胃石癥?
胃石癥是一種由于攝入了某些不易消化的物質后,在胃內形成的凝固物或硬塊的疾病。其中,植物性胃石最為常見,如山楂石、柿石等。特別是柿石,由于柿子中所含的果膠、鞣酸等成分在胃酸作用下,與蛋白結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并將果皮、果纖維或食物殘渣膠著在一起形成凝塊,聚為團塊而成質地堅硬的胃石。
陳光俠教授同時指出,除了柿子、山楂,食用過量黑棗、石榴、葡萄、芹菜、海帶等也可能形成胃石。
二 胃石癥的癥狀有哪些?
胃石癥可導致患者出現上腹不適、食欲不振、口臭、惡心、嘔吐或不同程度的腹脹、腹痛等一系列癥狀。部分患者上腹部可觸及活動、質硬、邊界清楚的腫物,如果胃石足夠大,上腹部可能會出現壓迫癥狀。
此外,由于胃腸道結石不斷的刺激胃黏膜,可導致胃黏膜糜爛、潰瘍、出血。結石過大時可能導致消化道梗阻,部分患者會發生消化道穿孔。
三 如何預防胃石癥?
陳光俠教授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避免空腹或過量進食柿子、山楂等易形成胃石的食物。這些食物中的鞣酸等成分在胃酸作用下容易形成沉淀,進而形成胃石。因此,應盡量避免空腹食用,并控制食用量。
第二、注意食用方法。不要食用發澀的柿子和柿子皮,這種食物的鞣酸含量更高。同時,也不要與魚蝦蟹肉等高蛋白飲食和酸性水果如橘子、獼猴桃等同時食用,以免加重胃石的形成。
第三、積極治療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胃腸動力障礙可能導致食物在胃內停留時間過長,從而增加胃石形成的風險。因此,患者應積極治療相關疾病,以防胃石再形成。
第四、適量運動,促進腸胃蠕動。適度的運動能夠有效促進腸胃的蠕動,幫助消化和排泄。
第五、如果出現胃部不適,應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不要嘗試自行使用偏方治療,以免延誤病情或造成更大的健康風險。
陳光俠教授提醒廣大市民,柿子、山楂雖然營養豐富又美味可口,但應警惕不當食用可能帶來的健康隱患。她呼吁大家共同行動起來,科學飲食,預防胃石癥的發生! 楊 欣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