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中醫自主招生面試現場
《爸爸去哪兒》為什么這么火?目前頻發的醫患糾紛,你怎么看……近日,江蘇11所省屬高校相繼啟動自主招生考試,昨天,南京師范大學和南京中醫藥大學同時“開考”。與往年相比,南師大今年的面試內容有減有增,去年試行的體質測試因家長不太贊成,今年取消;南京中醫藥大學的考題比較貼近實際。
考題:《爸爸去哪兒》為什么這么火
“《爸爸去哪兒》為什么這么火?”昨天,在南師大的自主招生面試中,該話題成為考題。
“這個節目我看過,挺好玩的,我覺得展示了親子間的真情實感。”江蘇省啟東市匯龍中學的胡冬艷走出考場時,還有些意猶未盡。
文科類的考生中,考題設計文學、歷史、政治、地理等各個學科。每個考生面試時間20分鐘,其中5分鐘的準備時間。題目包括一道必答題和2-3道選答題。多位考生表示,考題中規中矩,沒見偏難怪題。近日的時政熱點也在考題中出現,例如,剛剛確定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分別是哪一天,這兩個紀念日的確立有何意義?
看點:體質測試今年取消了
2013年,南師大的自主招生選拔中,首增體質測試,由學生自愿選擇參加。有260多名考生參加了測試,男女生還分別測試1000米和800米跑。學生們長跑下來,有的中途退場,有的當場嘔吐,有的癱坐在地上。
昨天,記者注意到,南師大2014年的自主招生考試中,體質測試已經悄然消失。對此,南師大學工處處長賁國棟解釋,從實行的結果來看,絕大多數家長不太贊成。家長們普遍認為,孩子平時學習壓力較大,在中學的體能訓練也不夠,為了在自主招生考試中獲得好成績,就在場上拼了命地跑,容易留下安全隱患。賁國棟說,基于學生目前的體質狀況和社會反響,今年暫緩體質測試,“今后,等條件成熟了,全社會對學生體能測試都有制度性安排和共識了,再從長計議。”
今年全省共有近1200人申請參加南師大的自主招生,其中652人獲得面試資格。與往年不同的是,該校今年針對“師范類專業”,首增“教師職業潛質”類考生。據了解,報考此類別的考生均需經過所在中學初次遴選,并出具由中學校長簽名的推薦意見。今年報考該類別的考生為337人,獲得面試資格的只有189人。
考題:怎么看待醫患糾紛
今年,南京中醫藥大學自主招生首次開考,280名學生報名經初審后,204名學生參加昨天的面試。其中的一道必答題,是聚焦醫患糾紛事件。
“題目是談談你對這些事件的看法。我是從提高醫生自身品行素養角度,加強醫患溝通,相互理解的角度說的。”來自徐州沛縣中學的田碩告訴記者,她認為,醫生要能理解病人的心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樣應該就不會出現醫患糾紛了”。
徐州三中的申嘉偉在回答該題時,則抨擊了當前醫療行業“收紅包”“學藝不精”等現實,面試中,他不忘引用鐘南山院士的話,提出醫患糾紛的根源是當前弊端百出的醫療體制,建議國家增加對醫療衛生事業的財政投入。
考生們答題角度不一,出題的考官究竟如何評分?“出題思路就是為了考核學生對醫學行業的認識和思考,是否具備從醫潛質。這兩道開放式命題,字面上難度不大,每個考生都能有話說。”南中醫自主招生命題組組長王中越教授介紹說。王中越表示,給出的醫患糾紛熱點事件,不是希望考生對結果進行評價,而是通過事件表達對醫學行業的認識,對你未來從事的職業的認識。
“如果能夠認識到進入醫學領域,追求的不僅是醫療技術,還需要有能力處理各方面的關系,更重要的還有與病患打交道、協調醫患關系的能力。那么這個考生思考的廣度和深度就是我們需要的,我會認為他具有學醫潛質。”
看點:考中醫也要考古文
既然是中醫藥大學,考題自然離不開中醫藥,據考生回憶,另外一道面試題是一篇文言文,內容摘自“醫圣”張仲景的《傷寒論序》。南京中醫藥大學自主招生命題組組長王中越介紹說,用古代著名醫籍的序言當考題出于多種考慮,一是古代著名醫籍是中醫藥文化的瑰寶,有深厚的文學底蘊,“用文言文的表達形式,考查學生的文化素養。”
記者在考場采訪發現,報考南中醫自招的考生中,不少來自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