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導醫紀實:張女士咨詢:我是個銀行職員,由于長期坐在電腦前工作,導致“高低肩”,上周到醫院骨科做了檢查,結果“胸椎已出現15°側彎”,請問:成年人脊柱側彎不治能自然康復嗎?脊柱側彎有哪些危害?
徐礦總醫院骨科脊柱外科主任李華解答:有超過一半的成年脊柱側彎是在常規體檢中首次發現異常,而他們此前可能已與側彎共處數年甚至數十年。成年人脊柱側彎的成因有:特發性側彎(青少年期發病,成年后進展)占比42%,退行性側彎(椎間盤、關節突關節退變引發)占35%,功能性側彎(由長短腿、骨盆傾斜等代償所致)占23%。長期伏案工作導致腰椎間盤左后側突出,屬于典型的退行性側彎。
所以,建議40歲以上人群每兩年進行一次脊柱專項篩查,特別是久坐辦公、背包習慣單肩化、睡眠偏好側臥蜷縮、有脊柱外傷史的人,這些都是脊柱側彎的高危因素。
脊柱側彎對身體的“攻擊”呈現立體化特征。在肌肉骨骼系統層面,半數以上的側彎患者會遭遇腰背痛困擾,其中部分患者會并發臀肌攣縮,形成“疼痛-痙攣-更疼痛”的惡性循環。當側彎角度超過20°,神經系統可能拉響警報,脊髓受牽拉或壓迫會導致下肢麻木、間歇性跛行。更令人擔憂的是內臟功能影響,嚴重側彎(Cobb角>40°)可能壓迫心肺造成運動耐量下降,而腹腔容積改變引發的便秘、胃食管反流等消化系統問題,往往被患者誤認為是普通胃腸疾病。“特別需要警惕的是側彎引發的代償機制形成的惡性循環。側彎進展往往呈現溫水煮青蛙效應,當患者察覺不適時,身體代償機制可能已經接近崩潰邊緣。”李華說。
面對脊柱側彎,現代醫學構建起“三級預防”的立體防護網。在未病先防階段,姿勢管理是第一道防線:電腦顯示器高度應與視線平齊,避免長時間低頭;背包重量不超過體重10%,雙肩交替使用防止單側肌肉勞損;選擇硬度適中的床墊,側臥時在兩膝間夾枕頭,這些細節都能為脊柱健康加分。核心肌群訓練則如同為脊柱打造隱形護甲,每天做15分鐘的“脊柱保健操”,包含貓牛式、側平板、鳥狗式等動作,重點強化多裂肌、腹橫肌等深層穩定肌,這些肌肉就像內置的天然支具。當側彎進入既病防變階段,治療策略需要更具針對性。對于Cobb角10°至20°的患者,三維矯形訓練成為主戰場。當Cobb角超過20°或年進展>5°時,新型支具可提供精準矯形力。這種支具突破傳統矯形器的僵硬束縛,在側彎頂點施加矯形力的同時,保留正常活動度,讓患者在治療期間仍能保持生活質量。
即使接受手術矯正,術后康復同樣關鍵。建議術后6周內佩戴護具,逐步進行本體感覺訓練。通過持續的核心肌群訓練,提升肌肉代償能力,有效延緩鄰近節段退變。
推薦:徐礦總醫院骨科脊柱外科主任 李華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