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礦總頻道:“芝麻開門,芝麻開門,哎,怎么不開了!”
吃的進,咽不下,只因“食門”不開。日前,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消化內科門診接診了一位“賁門失弛緩癥”的患者,患者吞咽困難竟苦忍了30余年才至醫院就醫。
“我媽今年82歲,平時在家每次喊她吃飯都說吃不下,我們變著花樣做好吃的也不愿意吃,覺得是年齡大,食欲小了的原因,我們也就沒有多管。可近日來,她吃點東西就吐,喝水也說咽不下去,體重直線下降,我們特別擔心才帶她來了醫院。”患者梁奶奶(化名)的兒子說道。
了解后得知,梁奶奶早在30年前就有吞咽困難的問題,起初只感到輕微的哽噎不適,后來漸漸發展到吃軟爛食物、喝粥也難以下咽的程度。梁奶奶自覺是小毛病沒必要告訴家人,便選擇自己默默忍受。
入院后,梁奶奶進行了詳細檢查,被確診為“賁門失弛緩癥”。
“食門”緊閉 賁門失弛緩癥
消化內科石麗紅主任表示,賁門失弛緩癥其實是一種少見疾病,但由于我國人口基數較大,所以該疾病的發病人數也相對較多。
賁門是胃的起始部位,連接食管和胃,進食時,賁門處于松弛狀態,食物便可自食道進入胃內。賁門失弛緩癥是由于食管與賁門周圍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引起的食管功能障礙,食管下段括約肌松弛,舒張開,食物無法順利進入胃部。患者常感到吞咽困難、食物反流,甚至出現胸骨后疼痛等癥狀。
吞咽困難是賁門失弛緩癥最常見且最突出的癥狀。時輕時重,發展后期吞咽困難癥狀可能持續存在,甚至吃流質食物時也有梗阻感覺。往往此時,患者才會至醫院檢查就醫。
石麗紅主任稱,目前,賁門失弛緩癥的病因尚不明確,一般可通過內鏡檢查、鋇餐或食管測壓檢出。內鏡檢查可探查到食管下段括約肌處于緊閉狀態,松弛障礙呈“小孔”大小,內鏡充氣很難進入;鋇餐檢查可明確診斷,在食管鋇餐造影中,可觀察到鋇劑在食管中下段突然變細的現象,食管呈現“鳥嘴狀”的狹窄,鋇劑難以向下流動;食管測壓也是診斷的新方法,可以明確食管下括約肌的壓力是否異常等等。
“超級微創”POEM手術
石麗紅主任介紹,POEM手術,全稱為經食管肌層切開術,是目前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的首選方法。較之以往傳統藥物治療、內鏡下注射肉毒素、球囊擴張術、外科胸腔鏡Heller手術等治療方式,最新內鏡技術POEM手術更加有效、準確,可謂是“超級微創”。手術不需要開胸,在無痛狀態下通過胃鏡進行操作,在食管壁的肌層上切開一條切口,以增加括約肌的開口度,從而改善食物通過的情況。手術時間短、創傷小,患者恢復快,手術第二天即可以進食;在經濟效益、減少創傷、減少住院時間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在消化內鏡中心團隊治療下,梁奶奶最終完成手術,預后良好,恢復飲食功能。
作為手術最高級別的四級手術,POEM手術對醫生的技術要求特別嚴格,需要醫生具備豐富的經驗與技術能力。徐礦總醫院消化內鏡中心醫護團隊密切配合,已成功完成多例POEM手術。除賁門失弛緩癥外,POEM手術還適用于胃輕癱、食管憩室、黏膜下腫物等疾病治療。
石麗紅主任特別提醒,賁門失弛緩癥患者在飲食方面,應注意避免食用辣椒、生姜等刺激性食物及炸雞、漢堡等油脂含量較高的食物,規律飲食,不要過度飽腹。可通過吞咽饅頭形式,擴張食管,鍛煉食管彈性。
“同難”之疾 內鏡治療
同樣被“吞咽困難”折磨不能進食的還有食管癌患者。
食管癌晚期患者由于腫瘤在食管內生長并壓迫食管壁,導致食管狹窄或阻塞,也會出現吞咽困難的癥狀。這種癥狀會使患者感到不適與疼痛,并且會影響正常飲食和營養攝入,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患者活活餓死。
石麗紅主任表示,對于食管癌晚期患者而言,腫瘤已經擴散至周圍組織與淋巴結,手術已不再是治療的首選,還有些高齡食管癌患者已經無法耐受手術的情況,都可采用內鏡治療來緩解患者癥狀和延長生命。
胃鏡下食管支架手術適用于食管狹窄或阻塞的患者,手術通過內鏡將支架放置在食管中,以擴張狹窄部位并恢復食管的通暢性,術后可明顯緩解患者吞咽困難等癥狀,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專家介紹
石麗紅
消化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副教授,醫學學士。
一直從事消化科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熟練掌握消化內鏡操作,其中包括逆行胰膽管造影取石(ERCP術)等,率先在淮海地區開展內鏡下胃造口術(PEG)及胃結石鈥激光治療,內鏡下胃腸息肉,粘膜下腫瘤及早癌微創治療術(ESD及EMR)。擅長小腸疾病的診治,對于磁控胃鏡、膠囊內鏡的操作、雙氣囊小腸鏡對接檢查、小腸出血的內鏡下止血、小腸息肉切除等小腸疾病的診治有較高的水平。在消化系統疑難病及危重病例處理搶救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門診時間:星期二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