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東方醫院/心理頻道:李江(化名),男,40歲,是某事業單位的領導。王艷(化名),女,是李江的妻子。兩人婚后有一個女兒,生活非常和睦。之后,王艷開始經商,接觸的人、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對家庭照顧逐漸變少。而王艷性格一直比較強勢,經商之后,脾氣愈發暴躁,經常用命令性的口吻和李江說話,這令李江很不滿,兩人之間的言語漸漸變少。王艷對老人和孩子的照顧也少之又少,孩子的成績直線下降,以至于沒有考上重點中學。李江覺得家庭缺少溫暖,多次想與王艷交流,但因妻子工作過于繁忙,沒有時間。久而久之,他開始厭煩王艷,不想見她,常常回避她,甚至搬出去住。外人眼中溫文爾雅的李江變得容易發怒、嗜酒,工作也沒有動力,經常請假,完全失去了剛結婚時的生活狀態。于是李江決定和王艷離婚。離婚之后,李江的情緒變得越來越不穩定,經常對家人和朋友發脾氣,經常幻想自己有病,無法勝任現在的工作,甚至做夢都會夢見前妻做的令他不滿的事情,使得他更加痛恨王艷。
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魏賢玉主任接診后,全面了解李江的詳細病史,并對其全面檢查后,確診為“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
大部分PTSD患者會在夜晚的噩夢或白天令人不安的回憶中不斷地重溫創傷,這些噩夢和回憶忽來忽去,寫此同時,病人可能表現出睡眠障礙、抑郁、感情冷漠或麻木、易受驚等癥狀,對于曾經喜愛的活動也逐漸興趣減退,并難以與人親近。他們可能變得易怒,比之前更富有攻擊性,甚至更暴力。
PTSD會在任何年齡階段發作,包括兒童時期。該病癥可能伴隨有抑郁、藥物濫用或焦慮。患者可能因此變得易怒或有暴力行為。在一些嚴重案例中,病人難以工作或出現社交障礙。
“威脅”所致精神障礙
創傷后應激障礙( PTSD)是指個體經歷、目睹或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到威脅后,所導致的個體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PTSD的發病率報道不一,女性比男性更易發展為PTSD。主要表現有:
1.反復重現創傷性體驗患者以各種形式重新體驗創傷性事件,有驅之不去的闖入性回憶,夢中反復再現創傷情景,痛苦夢境,即對應激性事件重演的生動體驗,反復出現創傷性夢境或噩夢,反復重現創傷性體驗。
2.持續性回避在創傷事件后患者對創傷相關的刺激存在持續的回避。回避的對象包括具體的場景與情境,有關的想法、感受及話題,患者不愿提及有關事件,避免有關的交談。對創傷性事件的某些重要方面失去記憶也被視為回避的表現之一。
3.警覺水平增高表現為自發性高度警覺狀態,如難以入睡、也不安枕,易受驚嚇,做事無從專心等等,并常有自主神經癥狀,如心慌、氣短等。癥狀方面,滿足診斷需存在:①持續性的重新體驗創傷:②持續性的回避與整體情感反應淡然、木然,此外要求回避和麻木的癥狀應各自至少有1項:③持續性的警覺性增高,癥狀把握方面需注意,DSM-IV在各組癥扶的描述中都有癥狀令人十分痛苦且持續存在或反復出現。病程方面要求上述3類癥狀都持續至少1個月。嚴重程度上,癥狀帶來明顯的主觀痛苦或社會功能受損。DSM-IV將PTSD分為3型:急性型(病程短于3個月)、慢性型(病程3個月或更長)、遲發型(創傷性事件發生6個月之后才出現癥狀)。
持續性精神刺激易誤診
創傷后應激障礙( PTSD)是指個體經歷、目睹或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到威脅后,所導致的個體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
通常情況下,創傷后應激障礙是針對于一件事所受的刺激,經常忽略持續性發生的精神刺激所導致病人情緒不穩定,脾氣暴躁等問題。
三種方法調整心態
1、與家人溝通將自己的心事與家人溝通,得到家人的寬慰和理解。在與家人的溝通中,放松心情,心平氣和的解決矛盾。
2、明確在家庭中的角色一個人有多重角色,在工作上,我們往往扮演著領導者、小職員、秘書等角色,需要我們要有社會責任感。但是在家庭中,我們是父母、兒女,明確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做好自己角色的本職任務,使得家庭關系更加和諧,生活更加美好。
3、工作與家庭要平衡無論是工作還是家庭,要盡日能的保持二者的平衡,不要單純的做一個“工作狂”,也不要做家庭的“奴隸”,每一個人都要經歷家庭和工作的困擾,只有協調好二者的關系,才能讓自己在家庭中立足、在工作上進步。
提前篩選可有效干預
PTSD -般在精神創傷性事件發生后數天至6個月內發病,病程至少持續1個月以上,可長達數月或數年,個別甚至達數十年之久。
其中病期在3個月之內的稱為急性PTSD,病期在3月以上的稱為慢性PTSD,而若癥狀在創傷事件后至少6月才發生則稱為延遲性PTSD。
若在創傷事件發生后能通過一些心理評定工具來初步評定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將有助于篩選出PTSD高危人群,從而有針對性地對高危人群提供有效的干預策略。
藥物緩解與加強心理治療根據目前的循證醫學,心理治療是根治PTSD最為有效的方法,常用于PTSD的心理治療有認知行為治療、催眠治療、眼動脫敏再加工、精神分析療法等。
藥物治療對于緩解患者的癥狀、加強心理治療的效果是肯定的,兩者的聯合使用應該成為第一選擇,目前首選治療藥物為SSRls,其中,舍曲林、帕羅西汀、氟西汀具有較好的療效。
值得注意的是,創傷后應激障礙( PTSD)是一種使人非常虛弱的精神疾病,患者一般在經歷或目睹了極莫令人害怕的事件或者創傷后發病,通常會持續驚恐并不斷地回憶起那件令人煎熬的事情,表現得感情麻木——尤其是對他們曾經親近的人。因此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最重要的。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精神衛生分會常務委員、江蘇省行為與心身醫學會委員、徐州市心理學會理事,徐州市勞動與工傷鑒定專家庫成員,徐州市健康教育專家庫成員。多次被評為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先進個人、徐州市衛生局先進行風個人及連續四屆被評為優秀精神衛生工作者;2009年被評為徐州市百名醫德醫風標兵:2010年被評為徐州市人民滿意醫務工作者;2011年被徐州市總工會評為優秀班組長、201 1被徐州市評委徐州市“醫德好、醫風正、醫術精、”服務標兵;徐州市百名服務標兵:201 2年被評為江蘇省首屆百名醫德之星。承擔已完成市級醫學課題4項、徐州市衛生局級課題1項,參加省級課題2項,獲淮海經濟趣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項、徐州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新技術引進獎三等獎1項,徐州市優秀論文三等獎一篇,參與編寫《心身醫學》一部,編寫一部《心理衛生指南》,先后發表論文30余篇。目前從事臨床醫學心理,對睡眠障礙、神經癥、心理生理障礙、功能性慢性疼痛、應激障礙及各種精神障礙治療有專長,擅長心理治療和心理咨詢。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