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劉小宇(化名)是我市某中學的初二學生,他無論在家還是在學校都是一個老實、內向的孩子,他不太喜歡和同學交往,但學習很認真,為人禮貌,是公認“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不過,父母發現劉小宇最近兩個月變化比較大,表現的不太愛上學,甚至老師反映他有多次逃學外出的情況。父親情急之下熊了他兩次,結果這兩次挨訓之后,小宇都突然離家出走,最終雖然在大街、網吧被找到,卻讓父母非常擔心。
此后,劉小宇在家里表現出易怒易激的特點,平時一點瑣碎小事就突然發脾氣;有時一個人躲在屋里不理人,問其原因也不說。家人開始認為這是孩子叛逆期的正常表現,只要家人小心些與他相處,慢慢就會過去的。但一次偶然發現嚇壞了父母有一天母親無意中看到孩子拿著一把剁肉刀在自己的手腕和脖子附近比劃,神色奇怪,母親嚇得大氣不敢出,隔了好幾秒才喊著他放下刀。但劉小宇對于母親的詢問表現得很簡單也很冷淡,他說.“我就是看看。”
父母商量認為孩子的變化絕不是簡單的“青春期叛逆”了,為此父母將其帶到心理門診咨詢。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心理三科王士勛主任詳細了解小宇的情況后與小宇進行了單獨交談,經過耐心交流,他終于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原來,最近一段時間他經常不由自主的心情低沉,看什么、做什么都感到高興不起來,一點點小事或小挫折,心里就煩的要命,上課也不能集中注意力,覺得自己腦子變慢了,感到很悲觀、沮喪,感到活得很累,想尋求一種“解脫”,說著說著小宇淚流滿面,但他稍后平靜了情緒后告訴醫生,其實剛才也不知道具體在哭什么,就是覺得悲從心中來,情緒便失控了。根據以上表現王士勛主任得出結論,小宇其實是患了“兒童青少年抑郁癥”,而不是“青春期叛逆”。
診療程序
目前國內外均采用的成年人精神病學診斷和分診類系統來幫助評估和診斷兒童、青少年抑郁癥。但在診斷和評估前一般還會綜合考慮兒童、青少年本身的一些特點。首先是全面了解病史,包括圍產期情況、生長發育過程、家庭及社會環境背景、家族精神病史、親子關系、適應能力、學業情況、軀體情況、性格特點及有無重大精神刺激等。詢問對象除患兒父母及患兒本身外最好能包括保姆、教師等。其次是詳細的精神和軀體檢查,由于兒童用言語描述自己情感體驗能力差,醫師主要通過觀察其表情、動作、語言語調等綜合判斷,排除干擾因素,才可確定癥狀。最后進行一些必要的輔助檢查,重點是排除器質性疾病,如腦CT、腦電圖檢查等作為診斷參考。
常見誤區:“小孩兒怎么會想不開”
眾所周知,抑郁癥的表現就是情緒低落、少言少語、不想活動,興趣下降、想死等。但劉小宇表面上的臨床表現是易激惹、好發脾氣,逃學等,這又與成人的抑郁癥表現相差甚遠。這是為什么呢?其實這與兒童青少年處于特殊生長發育階段有關。故在認識兒童青少年抑郁癥容易出現以下誤區:
1、這是“青春期騷動”?
提到“青少年抑郁癥”,很多人往往會和青春期心理叛逆聯系到一起。還有些人認為年紀輕輕的,怎么可能得抑郁癥,就是閑的沒事“想不開”、“矯情”、“作”。大家普遍對這一病癥有太多的漠視和社會誤解,鮮少從客觀的醫學角度來了解這一病癥。人們往往認為兒童青少年不會患有抑郁癥,“屁大的小孩有什么情緒低落”,即使看到孩子心情不好也會認為是“青春期騷動”的“正常表現”,過一段時間自己就會開心起來。其實兒童青少年和成人一樣也會患有抑郁癥,而成人抑郁癥經過回顧性調查發現許多患者在兒童青少年時期已經有過“抑郁發作”,只不過當時不典型沒有引起重視而已,到了成年之后有了反復。
2、是不是“品行障礙”?
該患者主要表現為逃學,易激惹,發脾氣、與家人好沖突,離家出走等,這些往往會使我們想到這是品行障礙的表現。其實兒童青少年由于在成長發育階段神經發育還沒成熟,學識、經歷不豐富等,故在臨床表現上不典型,往往表現為行為障礙、情緒波動為主。故這時發生情感障礙的癥狀就不典型,易造成誤診。例如劉小宇的父親,在因為逃學而批評孩子時,就嚴厲指責小宇的“品行有問題”,用語很傷人,這也導致小宇心中感到非常委屈,因為他自感心情低落,時常進行自我否定,感覺自己什么都干不好,但他心里仍認為自己“沒變壞”、“不是壞人”,但父親卻說他品德壞,這讓小宇難以接受,因此選擇了極端的離家出走來對抗。
3、青少年抑郁癥不能吃藥?
大多數家長認為孩子年齡小,正在長身體,雖然患有抑郁癥也不能吃藥,如吃藥就會影響發育,就會把小孩吃憨了。其實兒童青少年抑郁癥和成人抑郁癥抑郁一樣需要藥物治療,需要及時診治,因為病情會進一步影響學習,情緒低落、飲食下降、活動減少等影口向生理、心理發育,悲觀消極會出現自殺等嚴重后果。而目前抗抑郁藥物基本都是安全的,都是經過臨床驗證的。
病癥解析:患病率高,臨床表現各異
國內外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兒童青少年抑郁癥患病率為2% -4%,青少年抑郁癥4%-8%。而近年來兒童青少年抑郁癥患病率有明顯升高趨勢,特別是性格內向、老實、多愁善感的、好沉思、易緊張、缺乏自信、平時不好活動、小心眼等性格的更易患有抑郁癥。其臨床表現如下:
情感障礙:情緒低沉、不愉快、悲傷、易哭泣、自我評價低、不愿上學、興趣下降、自暴自棄、無用感、想死等。有些則敏感、易激惹、好發脾氣、無故離家等。
精神運動遲滯:行動遲緩、活動減少、少語少動、重者甚至會不語不動、或木僵狀態。
思維言語障礙:反應遲鈍、講話低聲細語、緩慢等。
軀體癥狀:常有軀體不適表現,如頭痛、頭暈、頭昏、渾身無力、胃腸道不適感,檢查基本未見異常,常常伴有睡眠障礙,飲食下降等。
行為障礙:較成人抑郁癥明顯且突出,如不聽管教、對抗、沖動、活動過度、攻擊行為及其它違法亂紀不良行為等。
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相結合
對兒童青少年抑郁癥的治療和成人抑郁癥的治療原則基本相同: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而兩者合并治療效果更好,單用藥物治療或心理治療都是不恰當的。但早期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在病情有所緩解時再配合心理治療效果最佳,通過心理治療使患者認識該疾病的本質,改變認知,完善其人格,增強其應對困難挫折的能力及自信。當然具體治療方法還是以專科醫師的方案為主,且不能道聽途說,特別不要輕信偏方或迷信,否則會耽誤治療,甚至出現自棄等不良后果。由于兒童青少年抑郁癥的不典型表現,故患者家屬對該疾病的認識和配合甚為重要,這就要求家屬做到早發現,早就診、早治療、要拋開怕別人知道丟人的面子、積極面對孩子的病情,與醫師共同努力治療病情,同時家長也要了解抑郁癥的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及如何預防復發等知識,這樣才能還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青春。
病程特點:癥狀可能隨時間推移緩解
兒童抑郁癥的自然病程目前醫學界還存在一些爭論,但據臨床研究數據顯示,兒童抑郁癥發作的平均病程約9個月,大多數在15-18個月后抑郁癥狀基本緩解,少數在3個月內緩解。青少年發病愈后與成人接近,一般愈后尚好,但不及時治療,疾病可逐漸發展。可出現適應不良、學習困難、甚至藥物濫用和自殺。
本期專家:王士勛,副主任醫師、心理三科主任、睡眠障礙治療中心主任。畢業于南京醫科大學精神衛生專業,本科學歷,學士學位,曾在北京回龍觀醫院、南京腦科醫院、江蘇省兒童心理衛生研究中心等研修學習。
擅長診治:失眠、抑郁癥、產后抑郁癥、焦慮癥、精神分裂癥、強迫癥、軀體化障礙、更年期綜合征及多動癥、抽動癥、兒童青少年焦慮、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診治。
門診時間:周二全天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