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通訊員 徐毓蔓)7旬翁得3種癌,3D腹腔鏡技術助他完成手術。專家表示:這種情況醫學上稱之為“多原發性癌”,又叫做“重復癌”,原發癌發生次數愈多,其平均間隔時間愈短。
說起癌癥的種類,即便是普通市民也數得出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淋巴癌等,可很少有人知道,一個人身上竟然能同時患有多種癌。近日,徐州市中心醫院胃腸外一科就收治了這樣一名病人,一位78歲的老爺子,向時患有喉癌、胃癌和結腸癌。幸運的是,在經過3D腹腔鏡下胃癌+結腸癌根治術治療后,老爺子順利完成手術。
喉癌術后,又被發現胃癌、結腸癌
半個月前,78歲的程老爺子(化名)覺得腹部隱隱作痛,因為沒有其他明顯不適,也就沒多重視。又過了一周后,老爺子腹痛加劇、食難下咽,就來到徐州市中心醫院胃腸外科就診。
胃腸外一科主任醫師孟良了解到,程老爺子于年初發現患有喉癌,于3月份在北京進行了喉癌根治術,術后恢復良好。孟良為其查全腹高分率CT平掃示:回盲部及闌尾管壁增厚、胃小彎及胃竇壁增厚、肝臟多發囊腫、左腎囊腫,為求進一步診治,住院治療。入院后完善胃鏡、腸鏡,確診老爺子患有胃癌和結腸癌,為同時性多原發癌。
一個人竟然可以患上不止一種癌?對此,孟良表示,有的患者會在不同器官或不同類型組織同時產生兩種以上的癌癥,這些癌互不相干,它的組織類型、部位及性質不同,并且可有各自的轉移灶,醫學上稱之為“多原發性癌”,又叫做“重復癌”。
“程老爺子身患喉癌、胃癌、結腸癌,并且胃癌和結腸癌是同時發現的,這比較少見,大多數的多原發性癌都是幾年中逐次發現的。原發癌發生次數愈多,其平均間隔時間愈短。”孟良如是說。
3D腹腔鏡技術讓老人成功完成手術
程老爺子已經78歲了,又在幾個月前剛剛進行過一次喉癌根治術,身體狀況自然也不理想,耐受力較差,再加上多原發腫瘤同期根治有很大的治療難度。這該怎么辦呢?
為減少手術創傷,更加精確完整地將病變切除,孟良在與科室人員會診討論,及與其家屬溝通后,決定為老爺子實施3D腹腔鏡下胃癌+結腸癌同期根治術。
據孟良介紹,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成熟,以及外科醫生對微創理念認識的加深,腹腔鏡技術在胃腸道腫瘤手術中的應用已得到廣泛的普及和推廣,而腹腔鏡技術在胃癌手術中的應用也已成為近年來胃腸外科醫生探索和討論的熱點問題。
“自2010年開始,我們就開展了腹腔鏡手助腹腔鏡下胃腸道腫瘤根治手術,而且隨著3D腹腔鏡等設備的引進,目前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如果該患者選擇開腹手術,不僅手術切口較大,而且恢復也相對要慢,而腹腔鏡下完成游離后,僅需一個7cm左右的小切口取出切除的組織即可。”
孟良指出,在3D腹腔鏡的立體成像下,醫生獲得更好的視野,病灶得以充分暴露,可以保證醫生直達病灶,精準切除,同時對于淋巴結的清掃和手術創傷的控制都達到完美的境界。
“由于腹腔鏡手術微創的特點,手術對病人機體的打擊減少到了最小,國內外的大量研究表明,腹腔鏡胃癌根治手術的遠期療效都達到或超越了傳統開放手術。”孟良說,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腫瘤根治性切除和微創觀念的完美結合,為廣大患者帶來福音,該患者術前準確的病情評估以及手術期恰當的處理,都增加了患者在手術中的耐受力。經過4個小時左右,手術順利完成。
預防胃腸道腫瘤 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
眾所周知,胃癌及大腸癌是消化道常見腫瘤,特別在中國,已經是繼肺癌和肝癌之后的第三大常見腫瘤。
“消化道腫瘤起病隱匿,早期常無明顯癥狀,就診時約一半患者已屬中晚期,因此消化道腫瘤的預防非常重要。”孟良說,腫瘤的發生機制非常復雜,有遺傳的因素、環境的因素、飲食的因素。為了預防胃癌及結直腸癌的發生,首先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
具體包括:飲食規律,定時定量;飲食結構要合理;戒煙限酒;少吃含添加劑食品;飲食不要過燙;不吃隔夜菜等。孟良提示說,飲食結構方面,應避免高鹽飲食,每日的鹽攝入量控制在109以下,以69左右為宜。長期吃米的人,應當適量增加面食。避免可能含亞硝胺類的食品,少吃腌熏食品。多吃水果及黃綠蔬菜,多吃奶制品。
他尤其指出,現已明確吸煙是胃癌的危險因素,且其危險度的大小與吸煙量有關,更與抽煙開始的年齡有關。烈性酒可引起胃黏膜充血、腫脹、分泌過多,常飲烈性酒,可相繼引起增殖性胃炎一萎縮性胃炎,甚至胃癌,所以建議大家務必戒煙限酒。
“中國人喜歡吃熱的食物,中醫也講究忌冷,但我們認為飲食不能過燙,否則會引起胃黏膜灼傷,黏膜在熱刺激下不斷增生,增厚的黏膜對熱刺激反應會越來越不敏感,如此惡性循環,有可能引起惡變。”
另外,孟良建議大家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心情愉快,盡量避免過度勞累,經常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愉快的心情,努力調整心態,緩解心理壓力,有效增強自身免疫力。
重視消化道良性病變的治療和癌變篩查
除了養成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還要注意消化道其他疾病的治療。孟良提醒說,大家要積極治療消化道良性病變,首先要清除胃幽門螺桿菌( HP)感染。
他介紹,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胃癌發生的危險是幽門螺桿菌陰性人群的6倍。幽門螺桿菌在胃內能產生氫,氨能中和胃酸,胃中的硝酸鹽在偏堿的環境下能轉化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與食物中的二級胺結合成亞硝胺,而亞硝胺是強烈的致癌物質。所以如果有胃部不適,檢查發現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應積極接受治療。
此外,還要積極治療癌前病變。孟良說,某些疾病是胃癌及大腸癌的癌前病變,如胃息肉、胃潰瘍、萎縮性胃炎,結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等,因此要重視診治這類疾病,預防消化道腫瘤的發生。
最后,孟良還指出,消化道腫瘤早期發現并手術,可以取得不錯的治療效果,可以說癌癥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非常重要。因此建議大家重視癌前篩查,尤其是消化道腫瘤的高危人群,要進行定期觀察,必要時復查胃腸鏡。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