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現如今,許多去中醫院開藥抓藥的患者因為自己回家煮藥不方便,會選擇醫院所提供的代煎服務。以往買回去的藥材拿回家,準備好煮藥的砂鍋,按照藥物藥性分批次放入,高溫煎好后放涼一些飲用。現在一袋袋200毫升左右的藥液整整齊齊地放在袋子里,按照醫生所標注好的劑量按時服用。中醫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為大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務。
處暑雖至,暑熱未散。正午時分的室外溫度依舊在35℃上下。在徐州市中醫院的煎藥室,這個盛夏還將持續很久。火力全開的藥鍋翻滾著熱浪,一袋袋煮好、包裝好的藥液從機器里產出。高溫的蒸氣讓這里工作的藥師們像是在“蒸桑拿”。濕透的衣服和他們身上濃濃的中藥味,無論夏秋,他們用堅守讓大家能更方便地接受中藥,讓患者更方便地使用中藥。
黃芪、防風、陳皮、桔梗……這些耳熟能詳、一味味曬干的中藥材,如何制作成一袋袋精純的藥液?讓我們一起了解這些藥材鮮為人知的制備之旅。
揮汗如雨 確保群眾使用放心藥
外面一場大雨剛過,空氣中有著微濕的涼意,但一進到徐州市中醫院的煎藥室,便覺一股熱浪撲面而來。煎藥室內,幾十臺機械化的煎藥鍋火力全開,褐色的藥汁沸騰著,汩汩地冒著蒸氣。中藥煎藥師們正用藥杵挨個對每口鍋里的藥材擠壓、翻攪。煮沸的藥液偶爾會因為一鍋所煮制的量大,濺到衣服上,皮膚瞬間被燙紅。靠近藥鍋,記者實測室溫42℃,取藥處的溫度接近50℃,鍋中溫度約為120℃左右。
“現在我們醫院開出的中藥處方,基本上60%到70%會選擇代煎,多的時候我們每天要煎一千多鍋!量大時,這間煎藥室每天至少工作16個小時。”負責人劉紅艷說。
為了確保每一份熬制好的藥物準確地送到患者手中,徐州市中醫院藥學部設立了完備的煎藥操作規程。“這些都是煎藥室代煎的中藥。我們煎藥師要根據中藥的藥性及煎制要求,采用不同的煎制方法,從審方、分裝、浸泡、煎藥、裝袋、貼簽到成品,整個煎藥流程層層把關,嚴格執行中藥飲片煎煮操作規范,確保煎藥質量。”劉紅艷介紹。
此外,先煎、后下、包煎、烊化……。拿到一份藥材,煎藥師首先要核對藥方,為了確保中藥有效成分盡可能煎出,充分發揮其藥效,同時確保中藥用藥安全,需要將這些特殊煎煮的中藥區分開。每份藥材必須先進行浸泡半小時以上。每份藥單獨煎,過程中要時刻關注煎煮的狀態,適當地攪拌、擠壓將藥性完全煮出來,確保患者拿到有效的放心藥。
傳承創新 推動中藥煎煮現代化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體驗了上藥入鍋的過程,五十多度的保溫鍋,這一口的重量大約在40斤。在煎藥室工作了14年的中藥師吳奇說:“煎藥室在不斷發展,未來將會更加便利。”
徐州市中醫院新院區,新的更加現代化、智能化、標準化的煎藥室正在加急籌備施工。新型煎藥室將借助計算機、互聯網、和物聯網等技術,實現電子處方接收,條碼煎藥單打印,中藥的調劑、浸泡、煎煮、包裝、倉儲發藥全流程的智能控制和管理。同時,在使用現代化設備的前提下,沿用古法炮制技術,煎藥設備在常壓狀態下能夠做到傳統的先煎后下和一煎二煎,能夠把智能煎藥、規范煎藥、科學煎藥完美融合,確保煎藥質量的同時,更加便捷高效。
如今,隨著中醫藥事業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信賴中醫藥,使用中醫藥。“中醫藥不應該人等藥,而是應該藥等人。”劉紅艷說,“現在年輕人生活節奏快,徐州市中醫院也將不斷深化優質服務,更好地滿足時下老百姓的需求。”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