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科普:近年來,許多中青年朋友常抱怨“腦子像蒙了一層霧”,出現注意力渙散、健忘、思維遲緩等問題。這種俗稱“腦霧”的現象,是否意味著認知功能出現了問題?它與阿爾茨海默病等認知障礙疾病有何關聯?本文幫助大家科學理解兩者的區別與聯系,并提供實用的自我篩查和預防建議。
腦霧與認知障礙:本質差異與潛在關聯
“腦霧”并非醫學術語,而是對一系列功能性癥狀的形容,常見表現包括:工作時容易分心,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短暫下降(如打開冰箱忘記要拿什么),信息處理速度變慢或思維“卡頓”,語言表達吃力或邏輯混亂等,這些癥狀常因睡眠不足、長期壓力、飲食失衡等因素引發,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大多可緩解。
輕度認知障礙(MCI)則是一種醫學診斷,是正常衰老與癡呆癥之間的過渡階段,需通過專業評估確診。其核心特征包括:記憶力、語言、執行功能等認知領域出現明確損害(如多次忘記重要約定、難以完成熟悉的復雜任務),癥狀持續惡化,尚未影響日常生活能力(如仍可自理或工作)。
兩者的關鍵區別在于腦霧是短期、波動性的“狀態”,輕度認知障礙是持續、進展的“病理階段”。例如,偶爾忘記鑰匙位置屬于腦霧,但頻繁忘記重要事項且無法回憶需警惕認知障礙。

自我篩查:哪些信號需要重視?
當您或家人出現以下情況時,建議主動篩查風險。
1. 一周內多次出現記憶失誤或注意力問題,影響工作社交(如忘記會議時間、無法跟進任務進度),癥狀持續2個月以上無改善,伴隨表現有情緒低落、焦慮,或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2. 居家評估記錄癥狀,記錄發生時間、場景及頻率(如“本周3次忘記關煤氣”)。簡單自測工具可使用5分鐘畫鐘測試,畫出完整鐘面并標出指定時間,若出現明顯偏差需重視。也可使用詞語回憶測試,朗讀5個不相關詞語(如“蘋果、火車、藍色、鑰匙、書本”),5分鐘后嘗試復述,若遺漏3個以上需警惕。
科學護腦:預防腦霧 遠離認知障礙
飲食
建議多攝入:綠葉蔬菜(菠菜、羽衣甘藍)、深海魚(三文魚)、堅果、全谷物、豆類。限制食用 精制糖、油炸食品、加工肉類。遵醫囑補充葉酸、維生素B12及益生元,改善腸道-腦軸功能。運動 激活腦細胞活力,每周150分鐘中強度運動,選擇快走、游泳、太極拳等可提升腦血流,增強記憶。啞鈴、彈力帶等抗阻運動能刺激神經營養因子分泌,減緩腦衰老。認知訓練 保持大腦“年輕態”。日?;钣媚X,學習新技能(如語言、樂器)、玩策略游戲(圍棋、數獨)。社交互動 多參與團體活動、志愿工作,語言交流可刺激多腦區協同。睡眠 保證7—9小時高質量睡眠。睡眠中大腦會清理代謝廢物(如β淀粉樣蛋白)。壓力管理 正念減壓,每天10分鐘冥想或深呼吸練習,降低皮質醇對海馬體的損害。
腦霧可能是身體的疲憊信號,也可能是認知障礙的早期預警。通過科學篩查和積極預防,能夠有效延緩大腦衰老進程。健康的大腦需要終身養護,面對“腦子不清晰”的困擾,請及時行動,正確認知,早期干預,守護我們的記憶力。
專家介紹

薛 晴
針灸腦病科二病區主任
副主任中醫師
畢業于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針灸方向),多次外出學習,跟隨火針大家賀普仁傳人學習火針技術,參加全國中醫針灸名家臨床經驗傳承班,跟隨國家級名老中醫、首都名中醫、江蘇省名中醫學習多種針灸技術。
徐州市中醫學會絡病委員會專業委員會委員,徐州市卒中學會神經介入專委會第一屆專業委員會委員,徐州市疼痛學會神經病理性疼痛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營養學會會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雙心委員會青年委員。
臨床倡導中西醫結合、針藥結合治療常見疾病。熟練掌握毫針、火針、放血、穴位埋線等多種方法治療頭暈,頭痛,失眠,頸肩腰腿痛,中風,面癱,麻木等疾病,對于神經內科疾病如腦梗死溶栓治療,取栓治療,大面積腦梗死,腦出血內科保守治療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發表論文十多篇。目前研究方向為認知障礙的中西醫治療。
門診時間:周四全天,周五下午及晚上

宋 爽
主治中醫師
碩士研究生
徐州市中醫藥學會會員。畢業于南京中醫藥大學,擅長于用中西醫結合方案治療神經內科常見病,如卒中、頭痛、眩暈、面癱、失眠及頸肩腰腿疼痛等多種痛證,研究方向為卒中后認知障礙的中西醫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