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遺傳醫學診療:全國每30秒出生一個缺陷兒。這其中,先天性聽力損失占據出生缺陷疾病之首。聽力損失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和干預,不僅會導致聾啞、言語發育遲緩,還會造成兒童情感、心理和社會交往等能力的發育遲緩,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負擔。
先天性耳聾并非全是遺傳引起
先天性耳聾,即出生后就聽不到聲音,該病可發生于一側或兩側,程度輕重不等。專家指出:造成新生兒聽力障礙的原因有很多,可分為遺傳因素和非遺傳因素。其中,基因和染色體異常所致的遺傳性耳聾,約占所有耳聾的50%。非遺傳因素是指孕期和產期因素。如:孕期受病毒影響,在妊娠的前三個月感染風疹,則新生兒出現耳聾的幾率可以達到68%;孕期使用耳毒性藥物如慶大霉素、奎寧、鏈霉素等,這些藥物可通過胎盤而循環,導致胎兒第七顱神經中毒,從而造成耳聾。
此外,在懷孕期間接受放射線檢查、同位素檢查等,也可能引起胎兒聽覺器官受損造成耳聾;另外,早產或難產造成對嬰兒的缺氧,或使用產鉗不當損傷了聽覺器官,或者母體孕期曾受深度麻醉均可引起耳聾。
聽力篩查 及早發現盡早干預
目前,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常用方法有耳聲發射法(OAE)和自動聽性腦干反應法(AABR)兩種。根據設定的篩查標準,就可以把有聽力損失的新生兒篩查出來,之后再進行進一步的確診。
對正常出生的新生兒要進行兩個階段的篩查,出生后48小時至出院前完成初篩,沒有通過的新生兒和漏篩的人要在42天進行雙耳復篩。如果復篩還沒有通過,要在出生后3個月齡內轉診到指定的聽力障礙診治機構接受進一步診斷。
而對于一些具有聽力高危因素的新生兒,醫生們建議家長要特別注意,即使通過篩查,仍需結合聽性行為觀察,3年內每6個月隨訪一次。據專家介紹,聽力高危因素有:一、新生兒重癥監護室中住院超過24小時;二、兒童永久性聽力障礙家族史;三、巨細胞病毒、風疹病毒、皰診病毒、梅毒或弓形體等引起的宮內感染;四、顱面形態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五、出生體重低于1500克;六、高膽紅素血癥達到換血要求;七、母親懷孕期曾使用過耳毒性藥物;八、細菌性腦膜炎;九、Apgar評分1分鐘0~4分或5分鐘0~6分;十、機械通氣時間5天以上;十一、臨床存在懷疑有與聽力障礙有關的綜合征或遺傳病。
專家介紹:徐州市婦幼保健院遺傳醫學中心主任顧茂勝
徐州婦幼保健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