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傳染頻道:在醫療的征程中,耐藥結核病猶如猙獰的“病魔”,不僅無情侵蝕患者的身體健康,更如陰霾般籠罩,極易誘發心理危機。而敘事護理,恰似穿透陰霾的那束光,為患者帶來希望與力量。
患者陳晨(化名),一位年僅30歲的女性,命運卻對她接連暴擊。在確診耐藥性肺結核的同時,她還深陷喪偶之痛、背負經濟壓力,甚至無奈與女兒分離。初入院時,她被低落情緒完全吞噬,治療依從性僅為40%,滿心絕望地她自述“像被一堵墻困住,與社會隔絕”。
為了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北京地壇醫院徐州醫院護理團隊決定采用敘事護理進行干預。管床護士巧妙提問“結核病像什么”,引導陳晨將疾病外化為“一堵墻”,讓她能以客觀視角看待困境,避免自我否定的深淵。漸漸地,陳晨意識到“墻是可以推倒的”,內心的治療動機被重新點燃。
當患者提及曾在圖書館工作的經歷,護士敏銳捕捉,不斷強化她“責任心強”“受孩子喜愛”等閃光點,幫助她找回失落已久的自我價值感,構建起“我能戰勝疾病”的全新敘事。同時,護士還暖心錄制并播放了其母親和女兒飽含愛意的錄音,激發她心底的情感動力;詳細介紹醫保政策,為她提供堅實的經濟支持;分享康復病友的勵志經歷,進一步筑牢她治愈的信心。
為了讓陳晨在治療中更有目標感,團隊設計了“抗結核英雄日歷”,每周完成治療就能貼上一顆星,集滿即可兌換獎勵。另外還有治療筆記本,用于記錄服藥情況、每日心情及小目標,助力她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小小的舉動,大大增強了她的短期目標感。
奇跡在精心護理下悄然發生。1個月后,陳晨的治療依從性達90%,并且主動積極參與康復活動;3個月后,痰菌轉陰。重獲新生的她,自愿成為“結核病康復志愿者”,用自己浴火重生的經歷,鼓舞著其他仍在病痛中掙扎的患者。

此次案例中,護理團隊采用敘事護理,運用解構、外化、改寫、外部見證人及治療文件等核心技術,成功助力陳晨從“絕望深淵”邁向“希望高地”,從“被動治療”走向“主動抗病”。結核病的治療,絕非只是生物學意義上的康復,更是心理與社會功能的深度修復。敘事護理,就是那把打開患者心鎖的鑰匙,為患者找回生命掌控感,是臨床護理中值得深度探索、大力推廣的暖心良方。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